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7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道德问题在学界的争论总是不乏其声。从道德的定义到道德的演进,东西方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从人的发展角度关于人类社会的三大形态的划分来探究道德演进的秘密。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文学的启蒙主题适应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要求,从而使文学备受关注,产生极大的轰动效应。而90年代以来,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启蒙价值内涵悄然变异。文学专注于抒写琐碎人生、个人体验以期重振文坛,而由此造成文学除了个性、自我、欲望、性之外所剩无几。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角度来说,文学作为人学,应该与人的自由与社会的全面发展相联系,文学需要介入生活,介入社会,坚守启蒙的立场。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典型顺直河段交错边滩复归性演变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直河段交错边滩受水动力条件、来水来沙情况、边界条件、滩槽分布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使得其演变趋势较为复杂.本文以长江中游典型顺直河段——界牌河段为例,在阐述了河段形态特征和河道水文泥沙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顺直河段交错边滩的演变特点及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该河段交错边滩复归性演变规律,分析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来水来沙变化,人类河段治理工程等对交错边滩复归性演变周期的影响,研究了交错边滩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界牌河段交错边滩的复归性演变规律仍将延续,但演变周期将延长.  相似文献   
14.
奈拉·拉森将越界作为其小说《穿越种族线》的主题,深刻的揭露了白人种族隔离制度对美国黑人的限制与压迫。克莱尔越界生活的悲惨境遇恰好与尼采悲剧理论中对日神、酒神精神的阐释相吻合——最初自我肯定以追寻白人梦,最终自我否定复归黑人本土。  相似文献   
15.
席勒作为西方美学史上首倡美育的先驱,其著作《美育书简》对后来美学界的异化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认为人本学的原则在于要求完整的人,而人的异化则表现为这种完整性的丧失,即表现为"人—非人—人"的这样一种历史观模式,进而他认为美感教育的作用即恢复这种完整性。但席勒只是把异化、人本主义的复归问题放在抽象的精神领域来思考,是一种典型的美育救世主义。恢复人的完整性应从实践现实经验领域出发来解决。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人文作为人类文明的两翼都起源于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前者、后者分别产生于对人与自然关系规律、人与人关系规律的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认识、实践分门别类的分化,引起了科学与人文在一定程度上的分离,使得科学技术成为一柄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能危害人类的双刃剑。当代新技术革命的综合化趋势使科学与人文两大文化相互复归: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将通过系统的纽带复归于人文精神,不断进化着的人文文化也必将复归于以客观因果规律为基础的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17.
墨白不是那种一鸣惊人的作家,他依靠自己扎实的写作不断地进步,从情感的零度叙述,到复仇———迷失———死亡的坚硬母题的揭示,从人性和生存本真的皈依到叙述观念的变化和叙事技巧的运用,墨白的早期创作一步步走向了自我,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墨白的这种创作姿态,使企图给墨白在文学排行榜上定位的努力都将变得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18.
具有公益性和寻利性的民办高校虽经多年淬炼,却依然受权力限度而话语阙如或式微,利益机会稀缺,且容易陷入发展的理性迷失和情绪的链式反应,故权利设定成为需求。话语权的异化与阙如成为民办高校发展不适的逻辑本质,话语权不仅是发展手段,也是发展目的。域外考察发现,话语本土化才是民办高校话语权的一种正常表达与接受的适应。同时,权利设定与价值复归应成为民办高校话语权现实图景的选择向度。  相似文献   
19.
<正>厚街镇抢抓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由打造会展、酒店等优势产业向物流、专业市场等新兴服务业延伸,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升级,防止传统发展模式复归。  相似文献   
20.
当代哲学本性复归与生活还原的同向建构旨在面向生活本身、探究人类存在的神圣性维度,弘扬哲学理性所具有的那种纯品性的学术精神,以便在一个更高的思维层级上实现哲学对人的自由本性的最大开放.哲学的这种本性复归与生活还原并不妨碍它多边切入其他学科,当然也不随便对其他文化门类的意义评头论足,而是主张在进行界外阅读、执行跨学科运作之前,首先对哲学自身的基础性问题进行理性反思,以便审视、衡量与检验自己的内在本性与认识能力是否丢失,从而避免因陷入先验幻象、遭遇荒诞而导致自我消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