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834篇 |
免费 | 646篇 |
国内免费 | 118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554篇 |
丛书文集 | 803篇 |
教育与普及 | 29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79篇 |
现状及发展 | 124篇 |
研究方法 | 1篇 |
综合类 | 198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24篇 |
2023年 | 719篇 |
2022年 | 816篇 |
2021年 | 960篇 |
2020年 | 671篇 |
2019年 | 589篇 |
2018年 | 254篇 |
2017年 | 314篇 |
2016年 | 347篇 |
2015年 | 414篇 |
2014年 | 782篇 |
2013年 | 782篇 |
2012年 | 912篇 |
2011年 | 1049篇 |
2010年 | 1105篇 |
2009年 | 1266篇 |
2008年 | 1324篇 |
2007年 | 1265篇 |
2006年 | 1065篇 |
2005年 | 985篇 |
2004年 | 906篇 |
2003年 | 824篇 |
2002年 | 720篇 |
2001年 | 773篇 |
2000年 | 649篇 |
1999年 | 612篇 |
1998年 | 489篇 |
1997年 | 428篇 |
1996年 | 400篇 |
1995年 | 277篇 |
1994年 | 212篇 |
1993年 | 152篇 |
1992年 | 117篇 |
1991年 | 84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制备一系列的单/双/三组元的钨铈锆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测试催化剂在200~550℃的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H3-SCR)反应中的脱硝活性。考察催化剂制备方法、W含量和催化剂组成对催化剂脱硝活性的影响。使用N2吸附-脱附、X线衍射仪(XRD)、X线光电子能谱(XPS)和NH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与浸渍法、湿混法和水热法相比,共沉淀法制备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脱硝活性;三组元钨铈锆催化剂的脱硝活性显著优于单组元或双组元催化剂,主要原因是催化剂表面W的良好分散、更高的表面氧比例和更多的表面酸位;在40 000 h-1的体积空速下,WO3、CeO2和ZrO2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0%、40%和40%的20W-40Ce-40Zr催化剂在288~513℃时的NOx转化率大于90%,表现出充当燃气机组SCR催化剂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82.
在兴趣点推荐任务中,数据的严重稀疏性限制了模型的推荐性能,并且现有工作忽略了用户在不同时间段访问行为的差异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时间和地理信息的兴趣点推荐模型。该模型首先通过循环神经网络联合学习多种因素;然后利用地理关系模块捕获轨迹中的地理影响。最后,通过一个统一的框架,针对用户工作日和节假日的不同出行需求,推荐不同的访问地点。实验证明,所提模型在兴趣点推荐表现上优于现有模型。 相似文献
83.
近年来,人工神经网络在各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展现出强大的计算智能.与此同时,量子计算硬件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近期量子处理器已具备较稳定的计算能力和抑制退相干能力,多家商用云量子计算机公司已能够为世界各地的学者们提供在线量子计算实验平台.在诸多技术领域的迅猛进展下,量子神经网络这一交叉领域也重获科学界的关注,涌现出了大量新的研究思路并取得了重要的实验进展.本文首先对早期量子神经网络的研究思路作简要阐述,然后对基于近期量子处理器的量子神经网络的数据编码、算法流程和量子电路设计等进行综述分析,最后总结量子神经网络领域的数个关键科学问题,对未来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84.
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 DNN)目前已经在很多视觉识别任务中达到了超越人类性能的表现.然而,将深度神经网络部署到真实场景的终端设备面临着两个挑战:首先,目前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非常耗费计算资源和内存,很难直接应用在资源受限的终端设备上;其次,真实场景的数据往往受到各种各样噪声的影响,因此部署在真实场景的模型应该拥有良好的鲁棒性(robustness).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对深度神经网络进行压缩和加速的方法以适应真实场景的资源受限终端,而对这些压缩模型的鲁棒性分析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次对神经网络剪枝、量化及知识蒸馏等常用的压缩算法进行对抗鲁棒性及噪声鲁棒性分析,总结了不同压缩算法对神经网络鲁棒性的影响.并对目前同时解决神经网络鲁棒性及模型大小问题的一些方案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研究的技术挑战与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5.
高焓气动环境表面多相催化效应对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热有显著影响,对该效应多尺度特征的表征建模是飞行器热防护系统轻量化、低冗余设计的重要前提.采用动力学蒙特卡罗方法,建立了可用于宏观流场计算的界面多相催化介观模型,并通过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算法,训练形成了基于机器学习的吸附演化动力学精确解析的界面多相催化代理模型,实现了催化复合系数的快速精准预测.研究表明,基于机器学习的界面催化代理模型获得的复合系数预测值与动力学蒙特卡罗方法相一致,同时计算时间大幅缩短至常规宏观方法耗时.通过与宏观非平衡流场求解器耦合,所建立的界面催化模型可快速获得多尺度界面多相催化效应下的表面气动加热热流.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对微细尺度的计算结果进行模化并用于宏观计算,在解析界面多相反应演化动力学的同时,提升了计算效率,为工程适用的飞行器复杂高温效应跨尺度建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以青海花儿唱词为研究对象,采用朴素贝叶斯机器学习模型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机器学习模型对其建模.首先对青海花儿唱词进行收集,建立模型并对收集到的唱词进行特殊的预处理操作,利用Word2vec生成词向量模型,构建二种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模型:朴素贝叶斯模型和LSTM神经网络+Word2vec模型;其次划分花儿唱词... 相似文献
87.
带隙是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材料重要的特征参数,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起决定性作用,如导电性能和光电性能等.为了寻找适合不同应用领域的钙钛矿型材料,利用机器学习进行带隙预测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构建了一个两阶段异质集成学习模型,在第一阶段使用多种不同的基础机器学习器(回归模型)进行预测;在第二阶段把对预测结果影响较大的描述子和基础机器学习器进行集成学习.利用该模型对210种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材料的带隙进行预测,并与多种独立的机器学习算法以及不同集成策略模型的预测性能相对比,评估了本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这种两段式的集成学习模型能够更好地学习到材料数据的内在关系,并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和较强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88.
针对空时分组码(space-time block code,STBC)识别中多种编码类型难区分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STBC盲识别算法.该算法首先将接收信号采用自相关函数的频域预处理,输入到卷积神经网络中对信号特征进行提取,全连接层对特征进行映射,实现对6种STBC类型的识别.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无信道和... 相似文献
89.
延长油田东部裸眼井区早期测井资料普遍只有自然电位(SP)、自然伽马(GR)及梯度电阻率(R2.5)三条曲线,因缺失声波(AC)、地层电阻率(RT)等测井曲线,难以满足精细油藏地质研究需求。东部裸眼井区开发时间长、单井产量低,重新测井缺乏可行性及经济性。采用长短期记忆循环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进行缺失测井曲线重构是一种经济有效方法,适用于地层测井序列数据。然而延长油田东部浅层油藏上覆黄土层段测井数据信号干扰大,直接应用模型精度较差。针对此问题,本文采用考虑地质分层约束的LSTM模型进行缺失测井曲线的重构,通过分层数据截取每口井长6层段测井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既保留了LSTM模型处理序列数据的优势,同时又避免了上覆黄土层测井数据对模型的干扰。利用裸眼井区完整测井数据进行模型训练优化和验证,讨论了考虑地质分层约束的LSTM测井曲线重构精度,结果表明通过引入地质分层约束,模型重构测井曲线精度更高。应用优化后模型实现裸眼井区50口仅有GR、SP、R2.5三条曲线数据井的AC、RT曲线重构,对50口井的142个射孔段进行二次解释,对比试油解释结论符合率达到89.4%,验证了该方法对测井曲线重构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0.
针对新奇检测难以同时识别结构损伤时刻和损伤位置的问题,提出在新奇检测中引入卷积神经网络以实现损伤时刻和损伤位置的一次性确定。首先,采用小波包技术处理结构响应得到小波包能量,并将相邻测点对应频带的能量比作为新奇检测模型的特征向量;然后,以结构健康时的特征向量作为训练数据,建立健康模式下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新奇检测模型;接着,将结构实时输出的特征向量输入到新奇检测模型,所得输出与健康状态的输出进行对比,并将输出和输入的欧氏距离作为新奇指标;最后,根据新奇指标的变化识别结构损伤时刻和损伤位置。数值模拟和实验室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