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4篇
  免费   234篇
  国内免费   282篇
系统科学   145篇
丛书文集   396篇
教育与普及   2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2篇
现状及发展   43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8958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65篇
  2022年   196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68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446篇
  2013年   420篇
  2012年   526篇
  2011年   607篇
  2010年   574篇
  2009年   637篇
  2008年   594篇
  2007年   569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386篇
  2004年   348篇
  2003年   363篇
  2002年   304篇
  2001年   332篇
  2000年   289篇
  1999年   271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77篇
  1996年   172篇
  1995年   109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目前复合冷凝技术已经形成了行业标准,替代制冷剂在复合冷凝系统中的应用特性研究是一种趋势。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和分析方法和SIMULINK软件被引入建立氟系替代制冷剂R407C和R410A在复合冷凝系统的仿真模型,其对象为风冷热泵复合冷凝过程。氟系替代制冷剂R407C和R410A在复合冷凝系统中的热力学特性被模拟,并与原R22系统的性能做了对比。结果表明:R410A复合冷凝系统卫生热水水温上升速度比R22系统快,20 min时上升到约60℃,而R407C复合冷凝系统卫生热水上升速度比R22复合冷凝系统慢,约需50 min水温达到47℃左右。系统效率随用户要求的卫生热水水温温度升高而降低。R410A复合冷凝系统比R22复合冷凝系统略高3%~5%,而R407C复合冷凝系统比R22复合冷凝系统略低。  相似文献   
992.
油气井的产能在油气田的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制定油气田开发方案、确定油气井合理配产的重要依据。目前确定油、气井产能的主要方法是稳定试井方法,包括回压试井、等时试井、修正的等时试井和一点法试井。这些方法要求测试达到稳定状态,测试时间长,而用压力恢复试井确定气井产能,则可以极大地提高了确定气井产能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基于四川盆地大多数气藏属于裂缝孔隙型气藏,气藏非均质性强,双孔隙径向复合地层特征明显,在流体在裂缝和基质中的渗流特征的基础上,推导出了基于压力恢复试井解释参数,适合该地层模型的气井产能方程。并且通过实例计算表明,该方程在裂缝孔隙型气藏中,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993.
针对土工格室加筋体的受力变形特点,将其视为小挠度弹性圆薄板,考虑土工格室与桩土加固区的变形协调、土工格室垫层耦合的水平与竖直变形以及上下界面的摩阻效应,建立此轴对称条件下薄板的挠曲变形控制微分方程,利用Bessel复变函数构造竖向及水平位移解析表达式,从而得出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网下桩土应力比、沉降及桩土差异沉降的计算公式.采用某工程试验结果对该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证明本文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参数分析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加筋体的复合弹性模量、桩土刚度比、上下界面摩阻系数比等因素可以起到调节双向增强复合地基网下桩土应力比和降低格室体沉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具有太阳光光催化性能的WO3/TiOF2-TiO2三元复合的系列光催化剂W∶Ti=X∶10(X=0.5、1、3、5)(其中X∶10为W与Ti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下同)。为提升催化剂性能,在复合前用NaOH溶液对TiOF2进行了改性处理,制备了W∶OH-Ti=X∶10(X=0.5、1、3、5)系列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PL)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以盐酸四环素(TTCH)溶液为模拟废水,对催化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WO3的加入使部分TiOF2在高温下转变为TiO2,W∶OH-Ti=1∶10复合光催化剂与TiOF2相比,禁带宽度降低,可见光响应增强,电子-空穴的复合受到了抑制,并且TiOF2经NaOH处理后,复合光催化剂增加了更多的羟基。模拟太阳光照射2.5h后,投加量为0.3g/L的W∶OH-Ti=1∶10催化剂对TTCH的降解率可达85%,说明所制备的三元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  相似文献   
995.
基于实际工程采用FLAC3D软件建立挡土墙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数值分析模型,分析扶壁式挡土墙的变形规律,研究桩的变形及内力特征.研究表明,各排桩的桩身水平位移与内力变化规律相似,土层参数差异对桩身内力变化具有影响作用.各排桩桩身的最大水平位移较为接近,刚性桩的存在有助于限制回填边坡滑动面的发展,桩身的水平位移增量曲线呈"勺"形;第一排桩桩顶轴力最大,第二和第三排桩的最大轴力比第一排桩的分别小14.07%、51.92%;各桩桩身弯矩曲线整体呈"弓"形,最大弯矩在桩顶附近;各排桩桩身剪力曲线变化规律呈"波浪形",并在土层交界处附近出现"波谷".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索提高数控机床的综合性能,以某卧式加工中心铸铁床身为原型,设计了一种钢板-混凝土复合结构床身.采用正交实验、灰色关联和组合赋权相结合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优化并得到了最优的参数组合,对复合结构床身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并将结果与原型铸铁床身比较.结果表明:在床身质量仅增加2.3%的情况下,复合结构床身的最大静应力和最大静变形分别降低了51.3%和82.9%;前三阶固有频率提高了143.9%、156.8%和148.7%;x轴导轨和z轴导轨中心节点在x、y、z方向上的最大振幅降低了97.6%、97.1%、94.0%和99.6%、97.9%、85.4%;导轨滑块连续在导轨表面摩擦1800s时导轨的最大热-结构耦合变形量降低了7.3%.  相似文献   
997.
针对反馈控制系统性能因执行器隐含退化而无法满足控制任务时限要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系统实时寿命预测的动态矩阵控制(DMC)延寿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Wiener和Poisson过程,建立了更加贴合执行器实际退化过程的复合模型;其次,通过分析执行器隐含退化对控制系统性能的影响给出了系统剩余寿命(RUL)的解析解,实现了系统RUL的实时快速预测;接着依据RUL的预测信息并结合DMC方法,通过在线针对性地对约束矩阵Q和R元素值的共同调整来延长系统的RUL,确保了控制任务时限性要求的目标达成;最后以双容水箱液位系统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且较已有的LQR方法延寿效果和鲁棒性都更优.  相似文献   
998.
为充分研究钢纤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基于混凝土的弥散开裂模型,并考虑纤维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作用,建立了新的钢纤维混凝土本构模型.在模型中分两种情况考虑纤维作用,混凝土开裂前,纤维与混凝土完全黏结,服从复合材料理论;混凝土开裂后,将分别考虑混凝土和钢纤维的贡献.通过黏结滑移模型,计算钢纤维在混凝土中脱黏和拔出过程中,纤维对开裂后混凝土的增强作用.采用Fortran编程,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中提供的子程序Umat,将提出的本构模型引入ABAQUS,并用于有限元模型去模拟钢纤维混凝土的拉伸和四点弯曲试验.通过数值模拟结果和试验数据的对比,充分验证了所提出的钢纤维混凝土本构模型的准确性.并对钢纤维混凝土的受拉强度、残余强度、受弯强度以及韧性等力学性能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999.
为了提高Al粉的活性和燃烧效率,采用机械球磨法制备了一种Al/C复合粒子并优化了球磨条件,当C质量分数为30%、球料比为14、转速为350 rad·s-1、环境介质为正己烷、湿磨时间为2 h时,复合粒子中Al和C的晶粒尺寸分别为33.2 nm和42.5 nm,粒子的相对有效活性为70.33%.同时,研究了复合粒子对HTPB推进剂的黏度、力学、爆热、燃速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粒子会增加HTPB推进剂的黏度,但是体系是一个典型剪切变稀的流体,复合粒子加入量越多,剪切变稀程度越大,因此选择合适的添加量和加工条件,含复合粒子的推进剂能高质量成型;且复合粒子能有效改善HTPB推进剂的力学强度,当其替代Al粉比例从0%增加到30%,平均最大拉伸强度和断裂强度分别从0.37,0.32 MPa增加至0.75,0.69 MPa;且复合粒子的替代量为15%时,HTPB推进剂的爆热和燃速分别较空白提高9.91%和48.27%.   相似文献   
1000.
为满足精确制导弹药智能化及通用化的发展需求,导引头需要采用双模或多模复合体制.复合导引头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既要满足导弹总体的战技术要求,又要综合平衡各模式的耦合和竞争关系,而复合探测系统设计是其中的关键.文章讨论了半主动激光/红外成像/主动毫米波三模导引头总体及复合探测系统设计包含的关键技术,重点分析了几种复合探测系统方案的优劣.利用作用距离指标反推口面尺寸的方法对一种复合探测系统进行了总体设计.仿真结果表明,三种模式的性能满足系统使用要求,该复合探测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