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8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1.
本文对靖西的化峒镇和吞盘乡的日常社会生活文化进行了人类学的考察。  相似文献   
92.
本文对大化县六也乡壮族的丧葬活动进行了实地调查,认为其基本反映了壮族人们传统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介绍了新编《壮族通史》的特点,以及对有争论的重大学术问题的概括和阐述  相似文献   
94.
文章以田林那善屯壮族的调查材料为基础 ,从婚姻类型、婚姻的缔结过程及婚姻地缘三方面论述壮族婚姻文化的变迁。文中指出 :壮族婚姻文化作为壮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其变迁是一个缓慢的渐变过程 ,新的因素和内容与传统的形式和内容并非截然冲突和排斥 ,而是可以糅合共存的。传统的形式和内容存在着孕育产生新因素和内容的机制 ,新的因素和内容则往往套上传统的外衣而出现。外来的文化亦可在不与本民族文化相冲突的情况下 ,与本民族文化有机结合 ,从而构成新的体系。反映那善壮族区域文化网络粘合方式的婚姻圈与市场圈、祭祀圈虽有重合 ,但不尽一致 ,美国学者施坚雅 (G .WilliomSkinner)在研究中国农村的基础上提出的市场体系理论 ,以及日本学者冈田谦在研究台湾乡村社会之后提出的祭祀圈理论 ,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壮族。传统婚姻圈的打破既是壮族婚姻文化变迁的重要内容 ,又是壮族婚姻文化变迁的动因  相似文献   
95.
壮族神话经过世代传唱和整理,形成了以布洛陀为代表的"体系神话",蕴含着劳动创世、勇敢智慧、天人合一、和谐互助、敬长亲幼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壮族的伦理思想最终由神话走向理性化。  相似文献   
96.
作为广西音乐遗产中的偶像,刘三姐的形象被一再情境化。近年来,以刘三姐为核心打造的景点层出不穷,她的家乡、广西地方以及少数民族族群都将刘三姐当成富有竞争力的标识。文化表演((印象·刘三姐》力图展示地方社会,但对于刘三姐该被如何表现却引发了当地关于艺术与挪用的公开论争。基于2003~2004年《印象·刘三姐》制作期间进行的田野调查,对广西最富盛名的这一文化表演中所呈现出的民族展示与文化所有权问题进行了研究,概述了相关论争并探讨了这类利用共享的文化资源、以盈利为目的的冒险性表演所蕴含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
壮族的戏曲剧种,可分为壮剧和壮师剧;壮剧依流布地域不同,又可分为广西壮剧和云南壮剧。在中国少数民族戏曲中,壮剧占有突出的历史地位,其文化传统深厚、社会影响广泛、艺术形态完整、剧团结构合理,显示出一个成熟剧种的特有品质。而走专业与业余剧团共同发展的道路,紧抓民俗与民生的生命线,则是壮剧发展的重要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98.
先秦以前,广西境内为壮族先民所居住。秦汉以后,汉族才逐渐迁入,并于明清以后在人口规模上超过壮族,形成了广西汉壮民族融合的独特形态。历史上汉壮人口比例(相对规模)的变化是影响广西汉壮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
该文首次尝试把种群生态学中的内禀增长力(rm)的概念用于人口。并计算了壮族人口的净雌生殖率R。(3.1375/♀),平均世代生育历期T(30.71年)、自然增长力rm(0.0372)、周期增长率λ(1.0379)等.研究发现缩短生育历期比增加净雌生殖率对人口的rm的贡献要大得多.因此,提倡晚婚晚育比少生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0.
壮族地区一直流传着以汉字为基础,参考“六书”构字方法创造的方块壮字。这种古壮字在民间得到广泛使用,在古籍中亦有记载,但多以手抄本存在。现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讨论分析古壮字的产生年代,最后确定古壮字最有可能的出现时间是唐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