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28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61.
西江壮瑶与改土归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溯瑶族与壮族形成的历史 ,介绍西江流域元至明初对壮瑶族实行的土司制度的特点 ,并试图从经济与政治两个层面剖析明代西江流域改土归流政策的得失。从经济上说 ,该政策适应了瑶山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转型 ;从政治上说 ,明廷封建政权的性质决定了该政策导致民族矛盾的激化与瑶胞惨遭杀戮。它从一个侧面揭示了明皇朝在经济发展的形势下走向覆亡的历史根源  相似文献   
262.
论壮族干栏文化的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干栏式建筑为载体的壮族干栏文化 ,是壮族传统文化体系中文化含量最为丰厚、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既有很多合理、科学的优良文化成分 ,也有一些落后乃至消极的文化因素。在现代化的进程中 ,要继承和发扬其优良成分 ,摒弃其落后的因素 ,注入现代建筑技术及文化因素 ,构建既有时代特点 ,又有民族风格的新的民居文化  相似文献   
263.
曾经先后被越南和法国占领的广西金龙峒位于中越边境,在历史上受土司统治。文献与田野资料表明金龙峒土司是农姓的壮族土巡检司。金龙峒土司和广西腹地壮族土司一样,也经过了从监贰到弹压,再到最后改土归流的过程。从越南岱族土司的视角去研究金龙峒土司也将是一种宝贵的尝试。  相似文献   
264.
为了解广西汉族、壮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90临床症状自评量表,对591名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广西壮族、汉族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和大学生常模,并且差异极为显著;壮族学生在躯体化因子上的得分比汉族学生显著偏高,差异显著;广西壮族、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并不是由所属民族自身的特点造成的,而是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265.
秀塘壮族民居既有一般壮族民居干栏式建筑的特征,又具有其自身的显著特点,这些特点是对当地环境高度适应的结果,带有明显的生态特征。它融入了强烈的"天人合一"色彩,还给子嗣留下了永继发展的可能,在生态人类学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66.
通过对广西大新县改土归流前土民向土官申请颁发田地执照的申请书和土官颁发给土民的田地执照的分析 ,认为土民通过购买、继承等方式获得田地必须向土官申请执照 ,同时向土官交一定的银钱才能获得田地执照 ,而且这种领照银钱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67.
壮语地名的文化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语地名是壮族地区人民活动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从壮语地名的溯源及形成特点,从民族学、语言学、地理学等不同角度论述壮语地名成因,并从文化内涵上剖析壮语地名的多样性,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到壮语地名的特点及形成规律,对研究壮族地区民俗、地理、生产、生活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68.
269.
壮族民间文学中有关复活及生命转换的情节模式为考察对象 ,对这一类情节模式所隐含的壮民族文化内涵及对壮民族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70.
摘要:对广西1985年、2005年和2010年进行体质与健康监测的14374名7~18岁壮族学生的身高、体重、胸围和肺活量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揭示25年来——尤其是我区实施阳光体育的近5年来广西壮族中小学生身体形态和机能指标的变化特征和规律,为进一步改善我区学生的体质状况,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