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4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文章针对沥青路面大修工程各结构层的不同粘结状态,采用BISAR程序对原有道路加铺新结构层进行了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层间剪应力、层底拉应力和弯沉都随着粘结状态的恶化而增大,而且增大原路面回弹模量时,更应做好各结构层的层间粘结处理.  相似文献   
22.
23.
本文从压剪缝面的基本力学关系和裂面传剪,裂面传压效应的实验工作入手,指出压剪条件下缝面的正应力对裂缝状态和扩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提出了对压剪裂缝四种状态下考虑缝面正应力影响的计算公式,并将计算结果和电测、激光散斑的同步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4.
本文通过引入小范围非局部假设,将求解刚性线型夹杂顶端渐近应力变形场的问题化成了一个位移边值问题,从而直接利用经典的位移场得到了非局部的位移场.通过非局部本构关系获得了刚性线型夹杂顶端的有界的渐近应力场.利用最大剪应力准则给出了夹杂面上材料发生脱离的临界条件.结果表明材料的破坏仍由经典的应力强度因子及 J 积分控制.  相似文献   
25.
本文在作者1962年提出的普遍形式强度理论和1983年的广义双剪应力强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材料强度性质在π平面和拉伸子午线及压缩子午线上的不同变化规律,得出了适用于描述岩土类材料破坏规律的双剪应力四参数准则和双剪应力五参数准则.其特例可适用于金属类材料.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国内外提出的一些著名的强度理论和多参数准则可以作为本文结果的特例或逼近.  相似文献   
26.
阐述了壁面移动式机器人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介绍了几种吸附方式和移动方式各自的特点,论述了在爬壁机器人的行走机构中采用全方位车轮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7.
导出了双剪应力屈服准则在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屈服曲线及其方程.应用双剪应力屈服准则对旋转园盘、厚壁园筒和具有园孔的大平板进行了弹塑性分析,将计算结果与用Mises和Tresca屈服准则计算的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硅剪切压阻系数的择优取向,以及在矩形、方形和圆形弹性膜片上欲获得较大剪应力,电阻条的布局原则。利用本文提供的方法,对某些膜片上的四端应变电阻所进行的布局分析与Kanda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出来的布局结果基本一致。文中还提出了膜片上一些新的布局,供设计者选用。  相似文献   
29.
本文作者将自己建议过的圆管湍流运劝的普适速度分布,用于不可压缩流动中顺流平板湍流边界层的分析,通过 Karman 动量积分,得到一组简明、准确的参数分析公式;进一步完善了内层变量法,给出了阻力系数 C_D 的积分式,以及相应的功应力公式和阻力公式。另外对部分重要阻力公式作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0.
从正交切削试验获得低碳钢动态剪切流动应力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正交切削试验技术,获得0.2%C钢在温度200℃,剪应变1-2,剪 应变率3×103-3×105s-1范围的动态流动特性。通过对数学模型的非线性回归分 析,得到动态剪切流动应力的定量表达式。与分离式Hopkinson杆试验数据的对比, 证实了该技术所得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