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3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5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81.
针对长春市街旁绿地发展现状的分析和梳理,提出目前存在的典型性问题.针对具体地域特色的街旁绿地类型,通过从宏观地域性、微观地域性角度的分析,提出具有长春市的街旁绿地建设的策略,以期望积极地推进长春市的绿地建设.  相似文献   
582.
水闸闸墩施工期温度场和应力场的仿真计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构的内外温差、基础温差是混凝土结构施工期易开裂的主要原因,为此,结合混凝土温度场、应力场的基本原理和水管冷却的精确算法,通过三维有限单元法对施工期某水闸闸墩进行仿真计算,分析闸墩混凝土施工期温度场、应力场的时空变化规律,得出在温降阶段闸墩门槽处是裂缝容易出现的地方.计算结果表明,表面保温和内部水管降温相结合的温控措施既能减小结构的内外温差又能降低结构的基础温差,具有良好的防裂效果,且模板外面贴保温板的保温方法能使混凝土表面的施工质量得到明显改观,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83.
V型墩水平预应力索单端张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客运专线铁路桥梁工程为例,介绍了V型墩斜腿水平预应力索单端张拉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等施工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584.
为保障桥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需要对桥梁及其临时支护体系进行施工监测。桥梁合龙阶段涉及体系转换,需着重考虑悬臂施工过程中不平衡荷载对桥梁的影响。依托广州复建高增大桥,对薄壁墩桥梁施工过程中的临时支护体系进行监测,并建立薄壁墩桥梁的MIDAS模型,对连续梁悬臂施工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结合理论和仿真对薄壁墩施工过程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最危险工况下,薄壁墩所承受的应力也在安全范围内,临时支护体系的施工监测保证了桥梁施工全过程的安全。  相似文献   
585.
为解决在复杂交通环境中自适应巡航系统存在旁车切入本车前方工况时,目标期望距离计算模型得到的期望相对距离与实际相对距离发生阶跃以及堵车蠕行工况,车辆与前车距离较近,拥堵路况不断启停的目标车辆的速度、加速度和相对距离持续抖动,导致的纵向加速度幅值过大带来的驾驶平顺性、舒适性和安全性问题,提出可变目标距离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算法,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理论,建立离散纵向运动学预测模型,综合考虑底盘加速度响应、极限安全纵向跟车距离、车辆自身物理限制、驾驶人乘坐舒适性等优化控制目标,引入松弛因子进行在线求得可行解.在旁车不同切入工况、综合工况行驶以及堵车蠕行工况对本算法进行仿真和实车测试并利用数据对IDM算法开环实验,研究成果对比表明,考虑旁车切入的可变目标距离的自适应巡航控制算法在旁车加速切入工况中,纵向控制产生的最大冲击度为-0.25 m/s3,相比于IDM模型降低50%,堵车蠕行工况中纵向控制产生最大减速度为-0.3 m/s2,相比于IDM模型降低30%,综合工况和定速巡航工况中,算法在保持安全距离情况下可以对车辆实现稳定纵向控制,加速度幅值不超过-0.3...  相似文献   
586.
桥梁V墩结构形式特殊且受力情况复杂,是桥梁建设中的重要部位,为研究其力学性能,以某钢箱桁架拱桥为背景,首先通过Midas全桥模型求解出最不利荷载工况下V构的边界条件,分析了ABAQUS局部模型的受力情况,随后以V构失高与墩座高度比、内外肢腿倾角比为参数,揭示了参数变化时V墩最大应力变化规律,最后结合分析所得,对V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表明: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墩座底部和外侧肢腿下缘产生了较大的拉应力;随着两种参数的增大,肢腿与墩座最大主拉应力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而最大主压应力均趋于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力臂长度、桥墩整体柔度改变对主应力产生影响;结合参数分析所得,以主拉应力减小为优化目标,采用合适的结构布置形式后,主要受拉部位主拉应力明显减小,且小于允许值,安全储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587.
针对平原地区河道桥墩壅水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阻水比α为控制参数,按照产生机制和影响范围的不同,从墩前冲高和桥前壅高两方面考虑桥墩壅水效应。墩前冲高的影响范围由河道断面水位壅高变异系数确定,在高阻水比(α7%)情况下,其影响范围相对集中在桥墩附近;对于桥前壅高,以防洪工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断面平均壅高为表征变量,分析无量纲的相对壅高βyg及最大壅高点距桥墩的相对距离λyg与阻水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高阻水比时,最大壅高位置出现在墩前4~5倍墩宽处,且阻水比的增加会导致桥前最大壅高迅速增大和壅水影响范围的持续扩大;阻水比7%是平原河道桥前水位壅高特性的重要分界点,故大中型桥梁工程的阻水比以不大于7%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