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85篇
综合类   3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泰州学派虽然充满了创新精神,但毕竟是阳明心学下的一个学派,所以泰州学派是主张从心悟入手的。韩贞既继承了泰州学派的心学思想,也继承了泰州学派的创新思想。他认为道在当下,所以韩贞反对为学者寻章摘句,搬弄陈言,舍却当下不理会。韩贞特别强调"刻下功夫",强调要不泥经书,务求内心陶然,并有破甑不顾之勇。韩贞的这一思想不仅为人们更准确地知道行道打开了一条新的思路,也将泰州学派的创新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112.
本文从波兰数学学派崛起的成功经验出发,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我院科研发展的策略问题提出了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13.
生态学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都强调建立一个适度的消费和生产模式,主张人类社会的一切制度和行为方式应当注重生态性、系统性原则。但由于指导思想的不同,两者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仍存有严重分歧,因此不能把它们等同起来,应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同时,加强对生态学派的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4.
钟敬文教授关于“建立中国民俗学学派”构想的提出 ,自有其历史必然性 ,它是以充分的理论准备、资料准备和组织准备为前提和基础的。创立中国民俗学派 ,既是钟敬文教授个人经验的总结 ,也是五四以来特别是解放以来我国民间文艺、民俗学极为广泛的群众性实践的总结。钟敬文“中国民俗学学派”的理论体系是博大精深的 ,有不少独创的见解。但一个学派的建设自然要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所以 ,有必要从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者的广泛实践中 ,提炼概括出中国民俗学学派特征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5.
文章评述了美国内战后以艾米莉为代表的南方贵族的没落,新的社会制度必然代替罪恶的奴肃制。原文作者富克纳不愧为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相似文献   
116.
法家与墨家由于立足的哲理基础不同,反映在赏罚的理论与实践上,也表现为各有特色的不同侧面。就赏罚的理论基础、赏罚的原则、赏罚的效用而言,法家重人性,墨家重神秘;法家的逻辑较为周密,墨家则显得粗疏。法家与墨家因为所需阐释的不同价值取向所然,表现出了各具特色自成一家的理路设计。  相似文献   
117.
由翻译文化学派提出的翻译中的“文化转向”,为翻译研究开辟了新的视角。在文化学派的推动下翻译研究逐渐被广泛认为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然而,“文化转向”这一思想过度强调了文本外诸多文化因素对翻译的作用,其研究重心从语言研究转移到文化研究上,这是其偏颇不足之处,我们在研究其理论时应该对此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118.
吴文藻先生首次提出了社会学中国化这一主张,并围绕这一主张进行了探索。这些探索主要体现在建立一套适合研究中国国情的社会学理论构架,提出中国化的社会学研究对象——社区研究,以及培养中国化的社会学人才等观点。  相似文献   
119.
《原始文化》一书长期以来被文化人类学者视为这一学科的开山之作。在书中,爱德华.泰勒第一次简明扼要地阐述了文化人类学的基本"范式",勾勒了文化学的基本轮廓,即提出了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本对象、范围、原则和方法,至今仍然是我们研究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型。  相似文献   
120.
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成立40周年之际,通过回顾个人从事自然辩证法学习、研究和教学的经历,展现中国自然辩证法学派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表明中国的自然辩证法学,派在发挥社会功能、影响社会实践方面的重要意义.同时,自然辩证法也应跟上时代发展,深入研究工程哲学,吸纳中国特色的周易辩证法,为建设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