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30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Pushover分析方法是一种逐渐得到广泛研究与应用的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简化方法,已经被我国现行GB50111-2010《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采纳,可直接用于对多层结构进行评估计算。为使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进一步推广到高层结构,通过对某高层算例采用PKPM2010版PUSH&EPDA进行计算,将利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和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所得到的两种结果进行比较,并提出优化建议,为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2.
碟形弹簧特点是:在载荷作用方向上尺寸较小,能在微小的变形时产生很大的能量,且轴向空间紧凑,使用寿命长,标准的碟形弹簧具有较好的弹性与强度,不会产生弹性塑性变形,适用于重型机械设备。  相似文献   
33.
切屑形成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切削过程中金属层流过剪切区发生塑性变形后形成切屑。抛光的板状纯铁作被加工材料,通过刨屑快速退刀获得的切屑,用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切屑层片内的表面滑移带。滑移带的数量、形状和分布,可反映金属塑性变形的程度和方向,并可间接地推测位错均行为。滑移带间距为1—3μm,带与带之间基本上无塑性变形。层片宽度为30—50μm,比滑移带间距大一个数量级,各层片内有数量不等的滑移带。研究结果说明在一般切削条件下,(a_p=0.3,O.7mm),切屑形成由层片间发生相互变形和层片内晶面发生滑移引起的。  相似文献   
34.
挤扭(twist extrusion,简称TE)工艺是一种通过材料的剧烈塑性变形,获得块体超细晶材料的有效方法。文章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纯铝的TE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速度场分布、等效应变以及载荷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不同背压和摩擦条件对试样应变及载荷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背压能显著提高应变量的大小,并能使试样更好地贴模;摩擦的增大能提高应变量,但载荷同时也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35.
滚动轴承损坏的情况比一般机械零件的损坏要复杂得多,大部分是由于使用维护不当,如选型不适合、支承设计不合理、安装不当、润滑不良、密封不好等外部因素引起的。轴承失效有不同的形式,按照不同的失效形式采取预防措施才能有效延长轴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6.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研究了铸态和退火态Zr65Al7.5Ni10Cu17.5金属玻璃在冷轧过程中的自由体积演化.随着塑性变形的进行,自由体积含量先增加,然后于临界应变之上达到饱和,在此过程中材料则始终维持在完全非晶状态.金属玻璃的初始自由体积含量少,变形过程中自由体积增加的速度大,因此不同初始状态的金属玻璃在大塑性变形后自由体积含量彼此接近.剪切带中的自由体积聚合形成纳米孔洞是自由体积在大应变下达到饱和的原因.  相似文献   
37.
采用反复塑性变形(RPW)技术,再结合挤压工艺可制备出SiC颗粒增强AZ31镁基复合材料,RPW次数和SiC颗粒的加入量对SiCP/AZ31镁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也得到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PW次数的增加,SiC颗粒逐渐被细化并最终在基体中弥散分布,在RPW为300次时的力学性能最佳;随着SiC颗粒加入量的增加,其室温抗拉强度和硬度都逐渐增大,在SiC颗粒体积分数为6%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71MPa和112。  相似文献   
38.
铝材连续铸挤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铝材连续铸挤过程中,工艺参数对建立稳定连续铸挤条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铝材连续铸技采用90°—180°挤压轮槽包角的结构形式,均可实现连续铸挤,而稳定连续铸挤过程的建立取决于挤压温度、挤压轮转速及运转间隙。分析了连续铸挤时熔融金属结晶-变形过程,提出连续铸挤的金属动态结晶、半熔融挤压、挤压塑性变形三个阶段及内外摩擦转换理论。  相似文献   
39.
低活化马氏体-铁素体钢是目前核聚变反应堆的首选结构材料之一,钢中纳米级碳化物析出相对其韧塑性能起关键作用。本文以CLAM钢为研究对象,利用SEM、TEM对其显微组织、碳化物析出相M23C6(M=Fe, Cr)相及断裂微区进行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M23C6主要分布在马氏体板条边界,在拉伸过程中会造成位错缠结堆积,促发微裂纹的萌生和扩展。为了从原子尺度上探究碳化物对晶界变形行为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了拉伸变形过程中晶界(∑5(031))上碳化物和位错的交互作用。模拟结果显示,晶界的塑性变形以位错滑移和非晶化塑性变形为主。随着碳化物尺寸增大和数量增多,非晶化塑性变形程度增强,位错运动受阻,造成局部结构应力集中并产生微裂纹。  相似文献   
40.
基于准静态和动态拉伸实验,建立Fe-11Mn-4Al-0.2C中锰钢在2×10-3~200 s-1应变速率下变形行为的Johnson-Cook(J-C)本构模型.结果表明,应变速率对弹性变形阶段无影响.在塑性变形初期,实验钢强度随应变速率增加而增加,在塑性变形中后期,实验钢强度随应变速率增加而减少.实验钢应变速率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