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41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7篇
综合类   8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21.
土工膜在坝工中的应用,从地域上看已很广泛,国内已经普遍接受了这种新型的防渗材料和技术。许多工程实录都表明它的防渗效果良好、经济、施工方便,有推广使用价值。国内在坝工中使用土工膜防渗虽然较晚,但从土工膜承受20m以上水头的实例所占的百分数来看,接近了国外的水平,且国内也有土工膜承受超过50m水头的实例。这些都说明国内在坝工使用土工膜的技术水平已逐渐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22.
为探求应力场和渗流场耦合作用对尾矿坝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建立Mohr-Coulomb准则的分析模型.在重力作用下,分析不同干滩长度工况下应力场和渗流场的耦合作用,用强度折减有限元法分析尾矿坝稳定性.结果表明:随着干滩长度的减少,剪应变区域增大并形成贯通区,较大的剪应变出现在堆积坝靠近初期坝处,尾矿坝安全系数降低,不利于尾矿坝安全.因此,矿山企业要加强尾矿库现场管理,采用合理排渗措施,以保证尾矿坝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23.
通过室内试验,开展了某矿山尾矿坝中毛细水上升高度计算方法的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该尾矿坝尾矿砂中毛细水最大上升高度可用海森公式进行估算,其中系数C的取值问题尤为重要.平行试验结果表明,该尾矿坝坝体的C值可取为0.66 cm2.进一步地,该尾矿坝坝体尾矿砂中毛细水上升高度曲线结果显示,初期的毛细水上升高度约占总高度的50%以上,这表明,当尾矿坝内浸润线上升时,毛细水会随之迅速升高,将对尾矿砂的物理力学性质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尾矿坝的稳定性,因此后续研究工作应重点分析毛细水的上升速率,为尾矿坝的稳定性分析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24.
为了对沉积微相进行精细研究,从国内外文献调研入手,基于现代湖泊青海湖滩坝砂的研究资料和黄骅坳陷港中地区实际储层资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剖面和样品进行分析,结合粒度分析、古生物鉴定等测试资料,阐明了滩坝砂体沉积微相类型的划分依据,将湖泊相滨浅湖亚相进一步划分为坝主体、坝缘、滩砂、浅湖泥、湖湾泥共5种微相类型.结合港中地区沙一段沉积微相分析,界定了单一微相砂体分布范围,探讨了港中地区沙一段滩坝砂的时空演化规律,认为坝主体以多期坝砂的垂向和侧向加积作用为主,自滨Ⅰ6至滨Ⅰ1坝中心逐渐向西北偏移,坝间由薄层滩砂条带或面积较小的湖湾所分割.  相似文献   
925.
从宏观上考察聚合物在地层的分布,微观上测定表征存在状态的各个参数,采用三管并联岩心和平板模型实验研究聚合物分布规律,通过物理模拟实验测定表征聚合物存在状态的参数,同时测定不同聚合物质量浓度下的静态吸附量和动态滞留量,采用双段塞法测定不可及孔隙体积及动态滞留量等参数,并改进实验数据的处理过程.结果表明:聚合物在纵向上主要进入高渗透层,平面上主要分布在主流线区域,两翼部分质量浓度较低;静态吸附量远大于动态滞留量,并且其比值随着聚合物质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26.
植物根系对垂直流人工湿地水力条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旱伞草、芦苇、灯芯草、美人蕉4种不同根系特征的植物,通过控制分蘖数并借助反应器理论研究植物根系对基质水力条件及水质净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分蘖数的增加过程可以用Logistic方程描述,无论初始栽种密度是多少,若不加以控制,植物生物量都会扩大到湿地所能容纳的最大密度.植物分蘖与根系发育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芦苇和灯芯草相关性较好,植株重-根重和分蘖数-根体积的相关系数在0.93~1.00之间.美人蕉和旱伞草的相关性不高,植株重-根重和分蘖数-根体积的相关系数在0.43~0.69之间.植物根系向下穿透基质的时候,一方面可起到一定的疏通作用,使基质孔隙率提高3%~44%;另一方面则会在穿透过程中产生横向的压力,起到使基质断面孔隙大小均一化的作用,使Peelet准数提高6%~90%.没有发现水质净化与分蘖数(地上植株重量)以及根系体积的规律性关系.植物对水质净化的作用不大,可以起到一定的但非决定性的防堵塞效果.  相似文献   
927.
四川宽坝林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宽坝林场内种子植物的调查及其科、属的分布区类型统计,得出区内种子植物具有如下区系特征:①区系成分较为复杂,种类丰富;②优势科明显,种子植物起源古老;③该区种子植物区系具温带性质和过渡性;④中国特有种丰富;⑤珍稀濒危和保护植物丰富.  相似文献   
928.
姬乃文 《科技信息》2008,(31):93-94
黄石滩面板堆石坝根据现场施工条件,制定了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采用了上游坝坡碾压新工艺,小型洞室爆破开采坝料等技术措施,实现了当年截流当年坝体拦洪渡汛,顺利完成了坝体填筑任务。  相似文献   
929.
A trilobite biostratigraphic study of a new section of the Kaili Formation at Jianshan, Chuandong Village, Jianhe County, Guizhou is reported. Additional occurrences of key species associated with the Ovatoryctocara granulata-Bathynotus holopygus Zone and the overlying Oryctocephalus indicus Zone that were originally defined from the trilobite assemblages at the WuliuZengjiayan section of the Kaili are reported from this new section. The first appearance datum (FAD) of Oryctocephalus indicus occurs at the 44.52 m above the base of the unit. Based on study of abundant specimens (n = 800) from the Kaili Formation, we argue that Oryctocephalus indicus is a widespread taxon with a global distribution. O. reticulatus (Lermontova, 1940) from the middle part of the Kounamkites Zone of the Amganian Stage in the Molodo River region of Siberia and O. americanus (Sundberg and McCollum, 2003) from Nevada, North America are similar to representatives of O. indicus which occur in the O. indicus Zone of the Kaili Formation. O. reticulatus and O. americanus are here synonymized with O. indicus (Reed, 1910). This study strengthens the Wuliu-Zengjiayan section of the Kaili Formation as a candidate section for a Global Stratotype for the base of the unnamed Cambrian Series 3.  相似文献   
930.
本文是某钨矿病态尾矿库治理设计的一个部分,主要内容是在尾砂堆积体渗流稳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治理工程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