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5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1.
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前景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开发利用生物质能,对于缓解陕西省能源供应和环境压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秸秆利用、发展生物液体燃料、垃圾发电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中出现的问题,需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政策和保障措施加以解决,以利于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2.
The gasification wastewater is a kind of typical organic industrial wastewater with high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nd ammonia nitrogen, which could not be completely degraded by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method.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find an effective treatment process. A combination process of catalytic oxidation with noble metal catalysts and aerobic biological fluid-bed packed with the new ultrastructure biological carriers, which was developed by ourselves, was investigated to treat the gasification wastewater. The pilot scale test with 0.5 m^3/h influent flow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new combina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luent COD was 84.02 mg/L, ammonia nitrogen was 14.15 mg/L, and total phenol was 0.20 mg/L, which could completely meet the Grade I of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 (GB8978-1996), when the influent average COD was 5 564 mg/L, ammonia nitrogen was 237 mg/L, and total phenol was 1 100 mg/L. The two catalytic reactors could evidently improve the wastewater biodegradability, and the value of BOD5/COD (B/C) increased from 0.23 to 0.413 in the one-stage catalytic reactor and from 0. 273 to 0.421 in two-stage catalytic reactor. The further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luent quality of this new combination process could still meet the discharge standard, when the COD loading was 8.65 kg / (m^3· d). Most of aromatic an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ere degraded effectively in this combin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93.
针对装设防火墙导致我国北方生物质气化站存在湿式净化装置冬季防冻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风机套管的余热回收系统.采用商用CFD软件Fluent以及k-ε模型对采暖效果进行非稳态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进气口空气流速分别为9 m/s(供暖90 min后),13 m/s(供暖40 min后)满足防冻要求,证明了技术的可行性;同时模拟了进气口空气流速分别为5,9,13 m/s在不同时刻的采暖效果,得出增大风机风量可提高采暖效果、缩短达到防冻要求所需时间以及使得净化间内温度分布更加均匀,但风机风量不可无限增加,需要考虑规范对风速的限制以及能耗的增加.  相似文献   
94.
以聚乙烯醇(PVA)为粘结剂与粉煤混合制成型煤,在热重分析仪上进行热解.实验数据表明:随着PVA含量的增加,反应活性指数R增大,反应速率加快,且低位发热量增大.通过FTIR光谱、BET、工业分析等方法分析说明,PVA的加入,增加了型煤的微孔结构,提高了燃料层间的传热和传质;型煤中羟基含量增多,促进了热解过程中苯酚的生成,使气态产物CO含量增多.  相似文献   
95.
运用TGA、XRD技术及可燃物含量测定方法,对气流床煤气化生成的粗渣和细渣的矿物组成、可燃物含量及反应活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化温度对粗渣的矿物组成有明显影响,对细渣的矿物组成影响甚微,细渣中可燃物含量较粗渣高的原因在于细渣的停留时间较粗渣短;细渣中可燃物与CO2反应的活性较粗渣低,但反应级数高于粗渣;可燃物在渣样中分布不均,其中细渣的可燃物含量随颗粒尺寸的增大而增加,而粗渣中可燃物含量随颗粒尺寸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96.
提出“三焦气化失常导致痴呆”创新病机理论,据此创立了“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临床研究说明该针法可显著改善痴呆病人学习记忆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根据该理论已形成完整的理法方药体系,是对中医痴呆机制学说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97.
在实验室小型流化床反应器中研究了影响福建省永定无烟煤混合气 (水蒸汽 /空气 )催化气化的主要因素 .实验结果表明 ,催化剂添加量和气化温度对碳转化率和煤气组成的影响最为显著 .适宜的混合气催化气化条件为复合催化剂浓度 10 %和气化温度 85 0℃ .  相似文献   
98.
转炉炉渣气化脱硫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转炉炉渣的气化脱硫动力学,着重考察了熔渣温度、∑FeO含量、碱度以及气氛对气化脱硫速度的影响,对气态脱硫反应的机理和反应速度的限制性环节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9.
针对层燃煤有限半气化燃烧这一新型燃烧方式,建立了炉膛三维辐射换热模型,运用区域法对炉膛壁面温度场进行了简化计算和分析,说明了这一燃烧方式在确保锅炉的高效安全运行方面所具有的显著优点。  相似文献   
100.
煤炭地下气化三维非稳定对流扩散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煤炭地下气化气体对流扩散的基本特征,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气化发生炉体内煤层燃气化过程中流体浓度场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分析,建立了三维非稳定对流产扩散模型,阐述了主要模型参数的选取方法,采用上游加权多单元均衡解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并对模拟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计算值和实测值基本相符合,证明了对气化炉内浓度场的数值模拟是可靠的,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对煤炭地下气化过程进行了定量研究,奠定了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