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5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213篇
系统科学   293篇
丛书文集   224篇
教育与普及   25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1篇
现状及发展   28篇
综合类   542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37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20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401篇
  2013年   366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409篇
  2009年   466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400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75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1.
72.
通过对当今新的信息环境的分析,指出知识信息的组织与传播是未来图书馆学研究的核心;未来图书馆的馆藏文献将以数字文献为主,印刷型文献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73.
多普勒效应是波动所特有的现象。本文重点讨论了多普勒效应的原理以及它在天文学、雷达、交通、医疗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4.
中日佛教交流源远流长,公元6世纪左右,中国佛教便传向了日本,并在日本发扬光大。中国佛教交流在不同时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根据两国间的佛教交流中的内容、形式及其特点,大致可以把两国佛教交流划分为四个时期:中国佛教在日本的传入和传播;中国佛教在日本的发展;中国佛教的日本化;近代中日佛教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5.
《大公报》是20世纪30年代科学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传播者,它注重宣传科学知识,鼓励科学家参与国事,奖励科学事业。科学家也充分利用《大公报》推进社会科学化,为社会服务。《大公报》提倡科学、信仰科学,不是急功近利式的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和技术,而是要学习西方人信仰真理、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76.
科学审美与科技传播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阐述科学界和人文学者对科学审美的不同认识和视角,认为对一般个体的科学审美意识的研讨有功于聚焦科学人文的视线。为此,本文进一步论述了大众科学审美意识的获得与科技传播的关系,进而说明科学美育与科技传播二者的互动关系。文章指出,科学美育将对科技的良性传播起刮重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77.
本旨在通过回顾全球范围内对两型包虫病(细粒棘球蚴病cystic echinococcosis.CE;多房棘球蚴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AE)的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研究现状,结合对狐狸与寄生虫病关系的生态学研究成果,探讨狐狸与两型包虫病传播之间的关系。全总结了世界各重要地区两型包虫病的流行与狐狸之间的关系,叙述了我国对于两型包虫病的生态学研究现状,指出我国分布的三种狐狸均为该病的终末宿主,同时强调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狐狸的野生动物包虫病生态学研究几乎空白,本指出,犬科等野生动物以及一些家善对于寄生虫病,尤其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的传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就寄生虫病和其他疾病导致濒危物种受到严重威胁的现状进行了探讨,认为关于对包虫病易感的珍稀物种的保护的生物学的研究应该在今后的研究中得到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78.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32  
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是危害性极强的世界性恶草。它原产于热带美洲,现广布于亚洲热带,是新大陆众多假泽兰属Mikania植物中传播至旧大陆的惟一物种,并与旧大陆的假泽兰M.cordata(Burm.f.) Robinson共存。薇甘菊在旧大陆的最早记录是1884年采自香港动植物公园,而非1907年采于斐济。它在中国的传播始于19世纪末,由原产地引种栽培于香港动植物公园,并于1919在该园附近发现逸生的薇甘菊。20世纪50--60年代,薇甘菊在香港地区蔓延开来。1984年在广东深圳银湖地区发现逸生的薇甘菊,80年代末到90年代已蔓延至广东沿海地区,目前蔓延趋势不减。薇甘菊在中国的传播始于香港,源于原产地中、南美洲,而广东地区的薇甘菊传播无疑地是源于香港。而目前薇甘菊在中国香港和广东境内南亚热带地区的迅速蔓延或许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79.
通过介绍了校园网及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功能和特点,探讨了利用校园网传播校园体育文化的若干问题,指出加强校园网的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将有利于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0.
唐诗与家学     
李凡路 《枣庄师专学报》2003,20(1):46-47,65
家学属于私学教育的范畴。随着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唐代家学大致可分为两类:一般型教育和应试型教育。唐代家学是唐诗传播的一种内在机制,是唐诗传播的重要渠道。家学中的应试教育更注重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它与“词科”的互动关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诗歌创作的后备力量,这是促成唐诗创作繁荣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