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28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检测高阳硅单晶材料的杂质补偿度和迁移率时,必须要有良好的欧姆接触。本文提出用银头烙铁将多元合金(InBAlNi)涂敷在P型硅片上,经电火花放电技术可对电阻率高达1000Ωcm的样品制成欧姆接触。通过电流电压特性、接触电阻率和离子探针的测量,讨论了欧姆接触的机理和载流子输运的特征。电火花技术使多元合金与高阻P型硅样品在电容器放电的瞬间所产生的高能量作用下,交界面处的硅与合金相互熔融,冷却时,电活性受主元素又以高浓度析出,使原来的高阻硅变为P~ ,形成了欧姆接触。不同温度的接触电阻率测量,结合与掺杂浓度关系的计算表明,穿过金属与半导体硅接触的电流输运是热离子场发射机理,载流子隧穿势垒是主要的输运过程。  相似文献   
73.
针对现有的丝网印刷碳纳米管薄膜需要各种后处理工艺才能改善其场发射特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不需任何后处理的丝网印刷ZnO纳米锥的浆料配制工艺.该工艺以羧甲基纤维素为制浆剂,以水为溶剂,所制备的ZnO纳米锥薄膜表面上的有机浆料已基本分解,ZnO纳米锥在高温下既不会弯曲也不会团聚,且成本低,工艺简单.场发射特性测试表明,ZnO纳米锥与制浆剂质量比为3∶5的薄膜在电流密度为0.01 A/m^2时,最低开启场强为2.25 V/μm,在4 V/μm场强下,阳极荧光粉的发光点亮度高且分布均匀.该工艺在ZnO纳米锥场发射显示器的制作中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采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原子力显微镜及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技术研究了3nm Fe薄膜在极性ZnO(0001^-)表面的沉积和退火过程中的界面化学过程.结果表明:在低覆盖度下,Fe价层电子与极性ZnO表面间存在较强电子迁移作用;当覆盖度超过1个原子层后,Fe与ZnO的反应在热力学上被禁阻;室温下Fe在表面形成直径约为20nm的岛状结构,通过对样品退火处理,发现Fe-ZnO在600℃时开始发生强烈作用,形成Fe的氧化态峰,并于800℃完全转换为Fe^2+,随着退火温度的继续提高,Fe有继续向Fe^3+转变的趋势,并在ZnO表面形成直径120nm左右的氧化物岛结构.  相似文献   
75.
郭大勃  元光  宋翠华  顾长志  王强 《科学通报》2007,52(11):1241-1245
考察了温度变化对生长在金属针尖上的碳纳米管场发射的影响, 发现碳纳米管场发射电流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场发射电流的稳定性基本没有变化, 但是其温度依赖性随金属衬底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 这可能是来自碳纳米管的不均匀性以及碳纳米管与衬底界面接触势垒随温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6.
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场发射碳纳米管发光管,采用热解法直接生长在钨丝上的碳纳米管作为发光管阴极,获得了新的碳纳米管生长工艺.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表面形貌分析表明,钨丝上碳纳米管的顶端有许多分叉.在常温且真空度为10-4Pa的条件下,测试了钨丝上碳纳米管的电流-电压发射特性,测得开启电场强度为1.25V/μm左右.当电场强度为2.0V/μm时,电流密度可迭320A/m^2.测试了发光管的发光特性,当电压为300V时,亮度可达1600cd/m^2.这种低成本、低耗能、高亮度的新结构碳纳米管发光管,有效地提高了场发射效率和发光亮度,可用于交通指示和大屏幕显示器.  相似文献   
77.
本文简要介绍了平板显示器的发展趋势;比较了几种平板显示器的性能;对于场发射平板显示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8.
首先建立有限长两端开口、一端封闭、两端封闭的(5,5)型单壁碳纳米管的分子模型,采用原子替代方法得到氟掺杂结构.在此基础上,利用基于局域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原理方法对其进行几何结构优化,再计算其结合能、费米能级和电子态密度等,从而讨论氟掺杂对三种碳纳米管场发射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掺氟后三种碳纳米管的费米能级明显升高,其中一端封闭的单壁碳纳米管的费米能级成线性增大,两端封闭的单壁碳纳米管的费米能级升幅最大,且费米能级处的电子态密度较高,说明两端封闭和一端封闭的单壁碳纳米管经氟掺杂后比两端开口的单壁碳纳米管将在场发射上有着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9.
采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原子力显微镜及场发射扫描电镜等技术研究了3 nm Fe薄膜在极性ZnO(000)表面的沉积和退火过程中的界面化学过程.结果表明:在低覆盖度下,Fe价层电子与极性ZnO表面间存在较强电子迁移作用;当覆盖度超过1个原子层后,Fe与ZnO的反应在热力学上被禁阻;室温下Fe在表面形成直径约为20 nm的岛状结构,通过对样品退火处理,发现Fe-ZnO在600℃时开始发生强烈作用,形成Fe的氧化态峰,并于800℃完全转换为Fe2 ,随着退火温度的继续提高,Fe有继续向Fe3 转变的趋势,并在ZnO表面形成直径120 nm左右的氧化物岛结构.  相似文献   
80.
Honeycomb structure is extraordinarily effective to trap light,and the efficiency of solar cell with this texture is as high as 24.4%.In this paper,plasma immersion ion implantation and acid etching are applied to texture multi-crystalline silicon.Surface reflectivity and surface morphology are investigated by UV–Vis–NIR spectrophotometer an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respectively.We found that random nano-honeycomb structures have been formed on silicon surface.The weighted average reflectance is 7.68%from 300 to 1,100 nm wavelength region.We obtained honeycomb-textured solar cells following standard fabrication protocol.These solar cells show obvious better performance in short circuit current density([5.4%)and efficiency(*0.8%absolute)compared with acid-textured cell,while other performance parameters,such as open circuit voltage and fill factor,are not deterior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