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714篇 |
免费 | 425篇 |
国内免费 | 98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400篇 |
丛书文集 | 561篇 |
教育与普及 | 66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27篇 |
现状及发展 | 100篇 |
综合类 | 1616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8篇 |
2023年 | 570篇 |
2022年 | 609篇 |
2021年 | 687篇 |
2020年 | 505篇 |
2019年 | 425篇 |
2018年 | 212篇 |
2017年 | 303篇 |
2016年 | 369篇 |
2015年 | 515篇 |
2014年 | 856篇 |
2013年 | 884篇 |
2012年 | 1013篇 |
2011年 | 1085篇 |
2010年 | 1069篇 |
2009年 | 1100篇 |
2008年 | 1260篇 |
2007年 | 952篇 |
2006年 | 669篇 |
2005年 | 682篇 |
2004年 | 587篇 |
2003年 | 570篇 |
2002年 | 529篇 |
2001年 | 487篇 |
2000年 | 459篇 |
1999年 | 389篇 |
1998年 | 313篇 |
1997年 | 256篇 |
1996年 | 262篇 |
1995年 | 227篇 |
1994年 | 200篇 |
1993年 | 176篇 |
1992年 | 187篇 |
1991年 | 162篇 |
1990年 | 138篇 |
1989年 | 117篇 |
1988年 | 58篇 |
1987年 | 25篇 |
1986年 | 1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首都圈地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细结构与强震孕育的深部构造环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利用首都圈密集数字地震台网123个台站记录的2973个区域地震48750个精确P波到时数据, 采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研究区内详细的三维P波地壳速度结构模型. 其空间分辨率在水平方向为25~50 km, 在深度方向为4~17 km. 该模型提供了区域地质结构和复杂地壳构造的新信息. 华北平原、太行山和燕山隆起区内展现出明显不同的速度结构变化特征. 在上地壳层位上, 速度图像与地表地质、地形和岩性密切相关; 隆凹相间的华北盆地呈现出地震波速度快慢交替的东北-西南向异常带, 速度异常方向与区域断裂和构造的走向相同; 基岩广泛出露的太行山和燕山隆起区, 在速度图上呈现出大面积的高速异常; 而分布在山间的第四纪沉积盆地显示出小范围的低速异常. 多数大地震(M≥6.0级, 如1976年唐山7.8级地震、1679年三河平谷8.0级地震)都发生在高速块体的边侧, 而在这些强震的下面存在明显的低速和高导岩层. 我们认为这与1995年日本神户7.2级地震和2001年印度普杰(Bhuj)7.8级地震的情况类似. 这些低速和高导异常与流体有关, 下地壳中的流体容易引起中上地壳中发震层的弱化, 使孕震断层易于破裂, 从而发生大震. 相似文献
962.
首都圈地区b值随震源深度的变化: 对地震成核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首都圈地区1980~2000年发生的2098个地震作重新定位, 获取了其中1825个地震精确的震源位置. 基于地震精确定位结果, 系统地计算了不同深度段的b值, 发现研究区b值随震源深度的增加具有系统减小的趋势, 且在地壳8 km上下的减小趋势最为突出, 表明在地壳浅部 (0~8 km)以小震为主, 大地震较少, 故b值高; 而在深处(8~25 km), 大地震相对较多, b值减小. 这一现象的背后物理机制可以从地壳介质复杂程度与应力状态的变化得以解释, 破裂易于在地壳介质相对均匀、岩石静压力较高的地壳深处成核形成大地震. 推测首都圈地区未来强震多发生在8 km以下的地壳深部. 相似文献
963.
定日盆地位于藏南珠穆朗玛峰和卓奥友峰北坡,是一个形成于晚新生代的构造盆地.历史上曾有多次破坏性地震发生.作者在该区野外工作中发现了盆地内近南北向分布的大规模地震形变带,从而首次提供了该区近南北向构造最新活动的证据. 相似文献
964.
青海柴达木盆地系统的地热研究,是在38年油气勘探和研究过程中所积累的大量石油地质、地球物理勘探、有机地球化学研究和勘探资料及成果的基础上,于1991—1993年进行的,它包括:大地热流测量、地温场分析、古地温恢复、油气形成地热条件研究、盆地三史模拟和油气资源远景分区预测等六项内容,为进一步的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系统的地热依据,同时取得了用计算机辅助进行分区预测的经验.本文着重报道其中三史模拟和计算机辅助预测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65.
一种病毒蛋白B细胞表位预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病毒蛋白抗原表位的预测对于设计免疫原性多肽、新型疫苗分子及诊断试剂均有帮助.但是,既往的预测方法并不多,且至少存在以下两方面的缺陷:(1)既往方法均基于一般蛋白质的实验结果,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1种专用于病毒蛋白的表位预测方法;(2)80年代后期以来,多肽固相自动合成技术和Geysen氏pin ELISA技术在免疫学的广泛应用、模拟位 相似文献
966.
967.
968.
969.
970.
何书前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3):229-233
H.264是目前最新的视频编码标准,相对于以前的ITU-T视频编码标准和mpeg序列标准具有更高的压缩效率.编码效率的提高主要归根于精确的帧间预测编码,其中包括多种块模式,多参考帧运动估计和分数像素精度3种新技术的采用.对这些帧间预测编码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主要是分析这些技术与H.264基本配置之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