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4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4篇 |
教育与普及 | 2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8篇 |
综合类 | 96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14年 | 4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3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6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地震预警与地震预报或预测不同.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但有可能发生的地震事件事先发出通告;地震预警则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告知当地人们采取应急措施,以便减少伤亡.目前,地震预报仍是世界难题,而地震预警已经在日本、美国、墨西哥、土耳其等国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系统.日本不但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实时地震预警系统的国家,还能在地震爆发后极短的时间内,向相关地区的民众传达地震波将要到达的信息,并且尽可能地将各种情况考虑在内,使预警信息“无所不至”. 相似文献
52.
三年多的预报效果显示:用卫星工外辐射图象进行地震临震预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本文通过资料分析和模拟试验初步验证;临震时,地下逸出的CO2、CH4、H2O汽等气体成分和速率增加,在太阳辐下这些气体的温室效应作用,是引起红外辐射临震异常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54.
李有才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2)
本文介绍了1982年6月16日甘孜6级地震预报成功的有关情况,并对敏感点前兆信息提取,地质、地理条件,综合预报及其机理进行了讨论。对地震预报和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5.
56.
该项目是为执行中国地震局与加拿大自然资源部的“Investigation of Earthquake Precursors”项目合作协议,进一步拓展有关地震前兆的调查研究开展的。项目从1975年海域7.3级地震预报的回顾总结研究、1976年唐山7.8级地震断裂带的重复地震识别、2006年7月4日文安5.1级地震的分析、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强震关系研究、震源扫描算法的引进和应用. 相似文献
57.
地震有多种不同的类型,通常是指发生在地壳中的构造地震。地壳中的岩石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积累了巨大的能量,一旦断裂,能量便急剧释放,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形成地震。强度较大的地震被公认是自然界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敌人。因此,对地震的研究是人类防御地震灾害的社会需求,主要研究内容集中在地震预报方面,包括地震预测理论及方法、地震过程的观测、模拟等。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地震预测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过,随着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学和动力学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对地震成因的研究有望取得重大进展,从而使前兆监测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和实验探测基础之上,最终实现对地震的科学预测。 相似文献
58.
介绍了地震预报的重要性,论述了GPRS的基本特点,探讨了基于GPRS网的地震前兆地声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59.
本文通过对鹤庆县化龙泉CO2释放形态的研究,认为该拉点CO2释放具有较好的年变规律,在此认识基础上,用平均周期过程的时序迭加法求出该泉点CO2释放的年平均形态,以此消除干扰,进而提取出地震预报指标。该指标经过1991年以来的资料内检,在异常指标出现后3个月内,较好地对应了距泉点150公里范围的5级以上地震及距泉点550公里范围内的6级以上地震,对应率可达91.7%,概括率达78.6%。 相似文献
60.
李国栋 《国外科技新书评介》2005,(8):5-6
地震预报是很受重视的研究课题,本书是介绍关于地震前地球电离层出现一些异常现象的专著,主要解释和说明地震活动区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几天/几小时前的一些近地等离子体的变化现象,并说明地震.电离层是如何耦合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