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1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52篇
系统科学   43篇
丛书文集   213篇
教育与普及   4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7篇
现状及发展   34篇
综合类   6037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341篇
  2013年   378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496篇
  2010年   433篇
  2009年   492篇
  2008年   570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74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93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地基液化是导致地下结构在地震中发生严重震害的重要威胁之一。以北京某箱型框架式地铁车站上穿一定厚度的可液化土层为工程背景,基于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了含有可液化土层的场地土-地下结构相互作用数值模型,分析了场地液化分布特征、周围场地位移沉降及矢量特征、地下结构动力反应及上浮特征等。结果表明,地下结构的存在加大了可液化场地的地层变形,但会显著降低结构上方一定范围内地表土体的地震响应;可液化土层中的孔压发展表现为“起始缓慢增长、最后急速增加至峰值并保持一定时间,最后缓慢消散”的规律,孔压达到峰值的时刻与输入地震动的峰值时刻接近;结构的竖向位移变化表现出“起始少量下沉,然后振荡上升,随后急剧上浮,最后缓慢下降”的发展阶段;液化场地中,地铁车站结构附近的土体部分上浮、部分沉陷是造成地表土体开裂的内因;下部可液化土层对上穿的地下结构的地震响应具有一定的隔震效果。  相似文献   
962.
在分析莆田城区的水文地质特征基础上,进行水文地质单元划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评价了地下水质量现势及分布特征.综合分析认为:莆田城区浅层地下水质量总体较差,基本上与该区域地下水实际状况相符;分布特征为木兰溪下游及入海口地下水质量极差,沿海岸线及木兰溪中游两岸地下较差,远离海岸线或往山丘地带水质逐渐往较好—良好趋势展布.  相似文献   
963.
基于桩-土动力相互作用,研究了矩形桩在竖向P波地震激励下的动力响应.将桩下支撑土体简化为虚土桩,桩-土系统位移假定为由沿桩轴线的轴向位移函数和水平方向的2个衰减函数组成.在求得自由场的位移后,运用Hamilton原理得出桩体和虚土桩位移函数及2个衰减函数的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采用一个迭代程序对位移和衰减函数解耦并求解.最后,对桩纵向振动特性和桩周土的动力反应特性进行了无量纲参数分析,发现矩形桩在竖向P波激励下的响应明显不同于圆桩.  相似文献   
964.
杨程  颜海泉  董正方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5):10910-10917
钢筋混凝土(RC)柱在地震力的作用下会发生不同的破坏模式,不同的破坏模式会有不同的损伤特点。所以,有必要针对不同地震破坏模式提出有效的判别方法。首先基于SMOTE算法使数据样本达到均衡,其次根据ENN算法,筛选了判别弯曲破坏和非弯曲破坏、弯剪破坏和剪切破坏的最佳参数;再次通过TomekLinks算法合理剔除噪音样本重构均衡数据,最后基于kNN算法建立了两阶段kNN模型,达到了准确判别RC柱地震破坏模式的目的,并通过与传统kNN模型、传统经验方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的优异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选取筛选最佳参数,在提高判别准确率的同时简化了传统机器学习判别模型;本模型提出的两阶段kNN模型对三种破坏模式的判别准确率均可达90%以上,比传统kNN模型高10%左右,比传统经验判别方法高20%左右。  相似文献   
965.
莱北地区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以下简称"明下段")浅水湖盆砂体发育规律的认识程度相对较低,由于渤海海域新近系浅层油气藏中,浅水环境下沉积的砂岩储层占较大比重,因此有效预测该区明下段浅水湖盆砂体的发育规律对后期油气勘探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浅水湖盆砂体单层厚度普遍较薄,侧向迁移快,叠置发育的特征,单种方法难以有效预测及研究区钻井资料较少,限制地震反演应用等问题。在充分利用高分辨地震资料基础上,提出一套适合研究区的研究思路。具体思路如下:首先井震联合建立高频层序等时格架,主要含油层段划分11个五级层序。其次在波形分类地震相砂体预测宏观趋势指导下,结合优选的最小振幅属性,对目的层段内浅水湖盆砂体进行精细刻画。砂体预测结果表明,平面上,明下段储集砂体展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纵向上,三级层序控制明下段主要含油层段储集砂体类型及富集段。该预测结果可为渤海海域新近系浅水湖泊沉积体系的深入认识及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6.
梁拱组合人行天桥是典型的空间结构,由于跨越结构重心高度高于桥面,其地震响应特性将与常规人行天桥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探究梁拱组合人行天桥的地震响应特性,以某梁拱组合人行天桥为研究对象,运用Sap2000建立了空间动力计算模型,采用非线性时程法详细研究了该梁拱组合人行天桥的地震响应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竖向地震对梁拱组合人行天桥产生不利影响,必须考虑竖向地震的三维地震响应分析才能充分反映其地震响应特性;跨越结构相对位移响应较大,墩的响应较小,墩的抗侧移能力发挥有限;跨越结构地震稳定性较差,地震中容易发生倾覆落梁;梯道、支座滑动性能和跨越结构重心高度是跨越结构地震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67.
库岸加筋土挡墙在地震和涌浪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不同筋材条件下的库岸加筋土挡墙在地震和涌浪共同作用下的稳定性,采用两种简化破裂面形式,运用拟动力法和水平条分法推导出其所受筋材总拉力与临界破裂角的计算公式。算例分析结果表明,临界破裂角随着竖向地震加速度系数和内摩擦角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水平加速度系数的增大而减小;筋材总拉力随着地震加速系数以及上游水位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土体内摩擦角、上游水位以及涌浪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当条件相同时,可延展性筋材所承受的筋材总拉力大于不可延展性筋材。  相似文献   
968.
为探究2023年8月6日德州5.5级地震与大气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以及Sentinel-5P卫星遥感资料对地震前后地表潜热通量、气溶胶光学厚度和CO柱浓度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地震前3 d地表潜热通量(SLHF)出现一个高峰,峰值接近2018—2022年SLHF的平均值与标准差之和.(2)德州地震前3 h内大气气溶胶的状态极不稳定,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变化异常显著,地震的影响逐渐消除后,恢复至震前水平.(3)与地震前相比,CO柱浓度在地震后明显增加,升高趋势出现在地震的前两天.这些大气参数的异常特征表明,德州地震发生前后岩石圈和大气层之间有相互耦合的联系.  相似文献   
969.
大型复杂钢结构厂房的抗震性能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通用有限元程序ANSYS建立了某大型复杂钢结构厂房的三维空间有限元模型,完成了其整体结构的动力学特性分析,还根据现有7级地震记录对其施加了横向、纵向和斜向地震激励,分别做时间历程分析,并对计算结果做了相应的对比.最后结合结构抗震规范的相关条文,对该钢结构厂房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其满足7级抗震要求.分析结果可为工程师们设计类似结构提供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970.
玄武岩纤维加固震损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三维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试验(包括施加低周反复荷载预震损、灌缝修复处理、运用玄武岩纤维加固和施加低周反复荷载至节点破坏试验),研究玄武岩纤维对震损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的加固效果。根据试验现象和试验数据,对不同三维框架节点的破坏模式、滞回曲线、骨架曲线、极限承载力、延性系数以及节点表面的玄武岩纤维的应变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用玄武岩纤维加固的三维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均实现了"强柱弱梁"的设计目标,破坏形态均为梁弯曲破坏形式,加固后节点的滞回曲线饱满,极限承载力和位移延性系数均有所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