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6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本文选择了与地质环境有密切关系的地裂缝、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黄土湿陷、承压水位下降和土壤盐碱化等六个评价因子,应用模糊综合评判和聚类分析方法,借助计算机,对西安市区的地质环境质量作了综合评价.然后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按环境质量优劣程度,划出五个地质环境质量区,并提出各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防治意见,为城建规划及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甲马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火山-岩浆弧中的一个弧后盆地,并赋存于该盆地上侏罗统多底沟组礁灰岩与下白垩统林布宗组下部的砂板岩之间,矿床的含矿岩石为矽卡岩.作者在对其地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其中矿物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均一温度、包裹体成分的研究,并与典型岩浆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矿物流体包裹体和现代海底热(卤)水的对比,显示该矿床层状矽卡岩矿物的形成温度、流体成分与典型岩浆热液接触交代矽卡岩存在较大差异;而与现代海底热(卤)水有较大的相似性.因此,推断甲马矿床层状矽卡岩的形成与岩浆热液没有直接的成因联系,而很有可能是与盆地演化过程中的热(卤)水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23.
从当今地球科学研究前沿动态出发,论述了造山带与沉积盆地是统一的构造框架和动力体制下形成的孪生体,它们在空间上相互依存,在物质关系上表现为深部的补偿和浅部的剥蚀及直接供给,在它们的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深层岩石圈圈层间存在着耦合关系,对今后把造山带和盆地置于一个系统加以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烟台市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分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烟台是我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近几年工程建设发展较快,高层、超高层建筑已起,对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与分区,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25.
本文通过较为综合的放射性地质调查和研究工作,评价该区地质体中放射性核素含量水平和环境地表放射性辐射水平,为洞线选址和施工提供放射性辐射环境方面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26.
芦岭煤矿矿井采取立井石门分水平开拓方式,所处地质环境比较复杂,矿压是制约矿井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此次修护地段为芦岭矿-400水平西大巷的72采区三岔门,该三岔门至今已使用40多年,原设计最大净断面宽8.0m、高4.5m,采用砌碹支护。为此,特对该三岔门进行调查论证,采用最佳方案,以期彻底修复。  相似文献   
27.
孙连凤 《科技资讯》2013,(31):64-64,66
本文概述了赋煤单元的划分方法及其在辽宁省的实际应用,在煤矿产的时空分布、聚煤构造环境及聚煤构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通过这些方法初步确定辽宁省内各赋煤带地层时代及煤田分布,为以后辽宁省内煤田找矿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8.
烟台市区工程地质环境及其优化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烟台市区城市建设中面临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对烟台市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与分区,并对烟台市区工程地质环境的优化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9.
建立了城市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全球概念模型,分析阐述了城市发展环境相互作用的依存关系以及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制约影响。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究中国南北方不同地质环境背景下摩崖石刻风化病害的机理。方法采用野外调查、室内实验和检测分析岩石的地质特征、自然环境特征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红石峡以风蚀打磨字迹消失、模糊或者字迹多处粗糙为主要病害,千佛崖以彩绘造像表面酥粉和粉化脱落为主;千佛崖岩石吸水率和饱水系数都高于红石峡;红石峡可溶盐主要为硫酸盐和碳酸盐,千佛崖可溶盐主要为硫酸盐和硝酸盐;千佛崖还存在NH4+,自然地理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中国南北摩崖石刻风化机理的共性表现为冷热风化、风蚀风化及水化水合作用,不同之处在于红石峡病害主要由风沙磨蚀、冰劈作用和碳酸化侵蚀造成,千佛崖病害主要由水化学作用下可溶盐离子表聚作用造成;文物的保护应采用各自独立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