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7篇
系统科学   103篇
丛书文集   100篇
教育与普及   13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28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306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218篇
  2013年   164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85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229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185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68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包含着马克思环境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体现为六个方面的有机统一:人的自然性与人的社会性的统一是从人及自然各自的根本属性出发,说明人与自然的矛盾统一,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思想基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的统一,是从两类关系的关联性出发,说明它们和谐的内在必然性,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核心内容;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是从人的社会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社会本质,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价值依据;无机身体与有机身体的统一是从人的自然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自然的本质,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理论特征;物的尺度与人的尺度的统一,是从人的实践本性出发,说明的是人的主体性的特殊规定,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实践原则;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是从人与自然和解的根本旨归出发,说明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之境,是马克思环境哲学的终级关怀和最高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942.
钟学文 《工程与建设》2009,23(6):786-788
文章分析了当代西方建筑美学的发展和当代美学思潮的多元化及几个主要倾向。根据中国现在所处的社会与文化环境,分析了中国建筑理论与创作的现状,并具体阐述了当代中国建筑理论与创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943.
2008年11月7~10日,由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中国哲学研究所联合主办、香港道教学院协办的“汉唐盛世与汉唐哲学精神”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哲学史学会2008年会在广州隆重召开。来自中国大陆20个省市4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及中国香港、韩国、日本的80多位中国哲学专家荟萃于南国羊城,回溯汉唐雄风、  相似文献   
944.
从哲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角度论证了实现图书、情报和档案一体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45.
作为儒家创始人的孔子,他的人格理论不仅奠定了儒家理论的基础,并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孔子讲"仁",要求君子要以"仁"为价值原点;作为理想人格的君子要内外兼修,不断学习,以"安天下"为己任。这些构成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内涵——内圣外王。  相似文献   
946.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首先必须做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经历了“和谐一不和谐一新的和谐”的十分曲折的过程。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类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树立正确的人地观、价值观、生产观、伦理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47.
邓小平经济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经济学在当代中国改革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以人为本是邓小平哲学思想中贯穿始终的主线,他始终把人,尤其是人才作为发展的依靠力量,坚定地把实现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目标,充分体现出人本思想在其经济哲学理论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48.
老子知论包括了三种“知”:有分别心之知、通达变化之知、不知之知。这三种“知”在《孙子》中都得到了深入的贯彻。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深地理解为何说《孙子》进入了哲学境界,更深地体悟《孙子》中的不言之教,乃至更深地走进孙子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949.
我国幅员辽阔,湖泊众多。湖泊,是湿地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它孕育了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记录了生命在大地上留下的最初足迹,感受到最古老的文化与智慧,而它象征着的才是人类最本质的财富。因此,湖泊带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塑造了和谐的生态文明。以哲学的思辨,用整体的、和谐的、可持续的现代发展观对我国的湖泊文化和生态文明做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950.
分析了《耶稣传》对否定传统基督教理论基础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宗教批判理论的影响,认为在近代西方传统基督教神学、哲学处于向现代形态转化的过程中,《耶稣传》是一部转折性的著作。它及由它引发的费尔巴哈哲学终结了以神学批判为主要特征的欧洲传统哲学,把人们引向了直接地关注现实世界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理论道路。《耶稣传》是从黑格尔到马克思思想发展过程中的必经环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