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3篇
系统科学   35篇
丛书文集   54篇
教育与普及   12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8篇
现状及发展   27篇
综合类   21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2004年2月12日 ,国防科工委在京举行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交付仪式。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由中国和巴西两国从1988年开始共同投资、联合研制 ,02星与1999年发射的01星为同一型号的两颗卫星 ,都是我国第一代传输型地球资源遥感卫星。据该星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介绍 ,02星在01星基础上作了进一步改进 ,卫星由有效载荷舱和服务平台两部分组成 ,总质量1540千克 ,采用单翼太阳电池阵 ,设计寿命2年 ,26天可覆盖全球表面1遍。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2星于2003年10月21日在我国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并准确进入轨道倾角为98.5度的太阳同步轨道。至2004年1…  相似文献   
62.
记者从2004年5月25日在京召开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第二次用户大会”上获悉:自1999年10月资源一号卫星01星发射升空,2003年10月资源一号卫星02星升空,中国巴西两国联合研制的地球资源卫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截至2004年5月,通过上述两颗地球资源卫星,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已向全国160余家用户提供了14000余景数据产品,数据产品应用范围覆盖我国农、林、水、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众多领域;按照覆盖我国全部陆地国土需要1298景计算,该中心已经成功获取并处理完成了对我国…  相似文献   
63.
奇怪的轨迹2004年4月,在太空工作了两年之久的起源号探测器准备返回地球。起源号的任务是收集太阳粒子,它距地球并不是那样遥远,然而,起源号却舍近求远,它掠过地球,沿一个环形轨道在归途中飞行了483万公里后才靠近地球。科学家解释说,起源号这样做是为了节省能源,它返回地球的轨道几乎可以不用消耗燃料。科学家将这样的飞行轨道形容为“太空隧道”或者“星际高速公路”。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太空船飞行轨道的数学家杰纳德·马斯顿评价说:“起源号完成了有史以来消耗能源最低的一次太空飞行。”听起来,“星际高速公路”这样的说法似乎来自一部科…  相似文献   
64.
文澜 《科学之友》2005,(6):20-20
地球在遥远的过去发生过多次物种大灭绝,这种灭绝一次次地将地球生物推向绝境。科学家发现,物种灭绝并不是源于什么突发事件,而是有规律可循的。而目前地球正处在物种大灭绝周期。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文章,阐述了地球物种大灭绝的周期性。科学家发现当今地球正处在物种大灭绝周期——地球生物随时可能再经历一次物种大灭绝。  相似文献   
65.
胡政 《科学之友》2005,(8):36-36
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或“东非大地沟”。从广义上讲,东非大裂谷北起西亚,从靠近伊斯肯德仑港的南土耳其开始,南抵非洲东南,一直延伸到贝拉港附近的莫桑比克海岸。跨越50多个纬度,总长超过6500km。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经马拉维湖分为  相似文献   
66.
奇云 《世界科学》2005,(2):18-19
出土化石颠覆传统观念 科学家一直以为,在恐龙称霸的中生代远古地球上,哺乳动物的体积都很小。它们昼伏夜出,委屈地生活在这位“暴君”的阴影之下。大约6500万年前,陨石或彗星袭击地球导致气候巨变并灭绝恐龙后,哺乳动物才取得主导地位。但最近在我国辽宁西部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改变了科学家们的看法。原来在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一些体格健壮的哺乳动物不仅能和恐龙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67.
建立了一种基于引力的新型神经网络模型 ,引入了合力作用机制 ,解决了储层流体类型划分的判定半径问题 ,克服了以往神经网络对任何输入数据都要产生响应 ,并给出一个分类结果的缺陷。改进了传统的距离计算方法 ,克服了传统方法易受单个参数突变的影响而引起误判的缺点。利用新型神经网络方法并结合测井资料 ,对某油田的储层流体性质及类型进行了识别 ,获得了很高的识别率。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判别结果相比 ,该神经网络的识别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8.
气候变暖是指一段较长的时段内,平均气温等气象要素明显高于历史同期的正常水平。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我国我省的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气候变暖是由自然的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共同引起的。近年来,气候变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日益明显,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69.
通过收集整理Hawk Ridge成矿带Faclo7,HA,Gamma,Pio Lake等铜镍硫化物矿床的岩心样品分析数据(Cu,Ni,S,Pd,Pt,Au元素),针对不同岩石类型、矿石类型,进行了Pd,Pt,Au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分析。(Pd+Pt),Pd/Pt等特征值研究结果表明,Pd,Pt元素与成矿岩体的镁铁质程度、硫化物含量关系密切,而与岩浆后期含矿热液作用关系不大。其中,Pd元素在含矿岩浆中溶解度更高,分异程度更高。Pt/(Pt+Pd)比值和Pt/(Pt+Pd)与Cu/(Cu+Ni)关系图解表明,该成矿带铜镍矿属于与溢流玄武岩有关的铜镍矿床。Au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Au元素表现出强烈的亲铜属性,受Ni,S元素影响较小,主要受岩浆后期含矿热液叠加作用控制。根据Pd,Pt,Au元素与Cu,Ni,S元素相关性可知,区内浸染状矿石、围岩裂隙内块状铜镍矿石、岩体底部块状铜镍矿石、块状铜矿石,表现出不同的Pd,Pt,Au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它们是不同成矿阶段形成的产物。  相似文献   
70.
《科学大观园》2014,(21):34-35
<正>巨型太阳能飞艇或许将承担低成本通讯和监视任务。这是在美国宇航局支持下公布的最新报告中提出的观点。这份报告认为平流层飞艇可以飞到地球大气层边缘,从而为科学实验乃至假设天文望远镜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而且所需费用也非常低。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