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8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3篇
系统科学   35篇
丛书文集   54篇
教育与普及   12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8篇
现状及发展   27篇
综合类   216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245篇
  2012年   317篇
  2011年   362篇
  2010年   326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242篇
  2007年   183篇
  2006年   167篇
  2005年   218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张宏福  郑建平 《科学通报》2003,48(6):603-609
辽宁阜新白垩纪玄武岩的出现为了解中生代时期华北北缘地幔过程提供了可能. 阜新碱锅玄武岩为火山通道相, 柱状节理发育, 并含少量的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辉石岩捕虏体. 其化学组成贫硅、富碱、高钛和铝, 属碱性玄武岩. 在微量元素组成上, 碱锅玄武岩中等程度地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 但不亏损高场强元素. 其Sr同位素比值低, Nd和Pb同位素比值高. 这表明碱锅玄武岩起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 代表未分异无混染的原始岩浆. 该玄武岩的出现暗示华北北缘此时的岩石圈厚度小于65 km, 岩石圈地幔主要由“富集”的含韭闪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和斜长石辉石岩组成. 早侏罗~晚白垩大量且持续的中基-中酸性岩浆活动表明华北北缘岩石圈减薄作用的开始和结束时间较华北南缘的早, 因为鲁西南地区大量的中基性火山活动仅出现于白垩纪, 而且具软流圈同位素特征的玄武岩出现在第三纪, 显示华北岩石圈演化的时空不均一性.  相似文献   
42.
以一个块体的理论运动轨迹特殊对象 ,分析在强中纬力作用下 ,地球板块在高纬度带 (6 8°2 7′~ 90°0 0′)、中纬度带 (2 1°33′~ 6 8°2 7′)、低纬度带 (南纬 2 1°33′~北纬 2 1°33′)内等不同地域的受强中纬力作用时的运动方向及其 F- t关系图 ,以及板块在随着地球的自转 ,作跨越赤道的运动情况。结果表明 :地球板块的运动特点随着纬度的变化而变化 ,强中纬力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地球的黄纬 ;黄纬的变化发生在板块所受强中纬力变化的情况下 ,其外部现象表现为地球纬度的变化。这一结论为由特殊到一般的板块运动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3.
高山 《科学通报》1997,42(8):862-866
<正>深部岩石高温高压下物理性质是制约地球物理测深成果解释、建立岩石圈物质组成和结构模式、探讨超高压变质带俯冲和折返机制的先决条件,也是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地震各向异性(Seismic anisotropy)和S波分裂(Shear wave splitting)研究已成为揭示岩石圈动力学机制的新方向,但目前有关超高压岩石的实验数据尚十分缺乏例如,目前国际上对榴辉岩地震波速实验研究最详细的成果应属Fountain等1994年对挪威加里东造山带榴辉岩的研究,该研究系统测定了至600MPa不同压力下榴辉岩和有关麻粒岩的P波速度和波速各向异性,但未研究S波以及温度对波速的影响.本文报道了大别超高压榴辉岩及其围岩在高温高压和组构定向条件下精确测定地震P波、S波、波速各向异性、S波分裂、泊松比、密度和体积变化的初步成果,探讨了实验结果在大别超高压带深部结构、组成和莫霍面性质研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4.
张明 《科学通报》1997,42(11):1222-1225
近年来利气相生长的方法制备高质量薄膜倍受人们重视。在地面上用气相沉积方法生长薄膜。由于重力作用人们很难精确控制传热和传质行为,从而影响薄膜质量。微重力条件,可以抑制气相传输过程中重力引起的对流,可望获得厚度均匀、表面质量好、结构完整的高质量薄膜。美国、俄国、日本、欧空局所属国等都投入相当大的人力、物力进行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但是,空间实验昂贵,设备复杂,限制了空间实验的大量进行;进行充分的地基工作,如进行样品筛选、研究重力场效应等是十分迫切的任务。通过改变薄膜生长方向与重力场方向之间的相对取向关系来研究重力场的作用,对于指导地面及空间实验、对于探讨重力场对薄膜生长的物理本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5.
根据青海石油局物探处在柴达木冷湖昆特依地区进行GPS定位提供的高程信息,对该区大地水准面做了模拟精化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大地水准面起伏明显,南北向如LH37—LH24两点距为43.4km,高程异常值之差为0.75m,且由北向南逐渐降低;东西向如S205—GBG0两点距离为26km,高程异常值之差为1.62m,由西向东逐渐抬高.在获得准确的高程异常情况下,就可得到精度较高的GPS高程.同时也说明了用GPS高程代替部分水准测量工作是可行的,这就为柴达木盆地大地水准面精化指出了研究方向.用GPS精化大地水准是获取精密的大地水准面起伏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对地球物理及地球力场模型的建立等科研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唐祥明 《世界科学》1996,(12):43-43
地球古大气的变化与石灰岩成因唐祥明石灰岩的形成,一般认为是古代湖海中生物体之钙质的沉积而成。对于分布如此广泛和多量的石灰岩层.此生物遗骸沉积说,也即有机质沉积说存在不少疑点,难以令人信服。根据对古代地球大气.古石灰岩地质、地貌的研究观察,对石灰岩的大...  相似文献   
47.
小波分析在油气田地球物理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阐明了具有Lipschitz指数的地震道信号奇异性的数学特征。对油气勘探区的人工地震资料,选取具有紧支集的二次样条函数作为小波基。然后将采样所得的数据作离散二进小波变换,采用Mallat塔式算法对地震波信号进行分散与重构。  相似文献   
48.
本文通过对地球概论课程试题库的探讨,提出了该题库的设计构想,及完善途径,初步建立了微机题库软件,力图为微机题库管理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49.
林周容 《广东科技》2006,(10):53-55
黄穗阳,广州人,中国建材科学研究院硕士、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材料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现任深圳邦凯电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并兼任一家外贸公司的总经理。  相似文献   
50.
文中基于人工设置地理坐标系时,确定地平东西方向以及时区过程中易出现混淆的问题,根据纬线圈自身特点,提出运用数学计算方法,判断地理方向与求解区时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