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2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0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0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81.
石榴石的成分环带与地幔交代及变形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非金伯利地区白垩纪金伯利岩携带的复合橄榄岩捕掳体中含有部分具环带结构的石榴石。通过对这些环带状石榴石的电子探针、离子探针和激光氟化法释氧分析,揭示从中心到边缘石榴石存在系统的主、微量元素和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通常边部比中心富集Ca,Ti,Cr,LREE,Sr和Nb,而亏损Mg,Al和^18O,反映这些石榴石曾受到过熔/流体的改造,即为流体参与下地幔变形作用非平衡的产物。  相似文献   
82.
华南大陆S波三维速度结构与郯庐断裂带的南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滕吉文  王光杰  张中杰  胡家富 《科学通报》2000,45(23):2492-2498
利用我国地震台站记录的Rayleigh波观测资料, 通过适配滤波频时分析技术进行数据处理, 获得了穿越我国东南及陆缘地区的Rayleigh波频散. 运用随机反演理论取得了东南大陆及陆缘地带4°×4°网格的纯路径频散数据. 在网格反演的基础上求得了该区S波的三维速度结构. 同时结合该区人工地震深部探测速度结构剖面综合研究了该区构造格局与断裂延深和延伸. 研究结果表明: 华南大陆Moho界面埋深为30~40 km, 并由西向东逐渐减薄, 在陆缘与浅海地域为25~28 km, 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 上地幔低速层埋深为60~100 km, 变化幅度较大. 郯庐断裂跨过长江后在64~96分格(NS)和65~97分格(NS)之间地带向南延伸, 垂直错动幅度可达10 km, 可伸抵170 km左右的深处, 并在海南岛东侧附近潜入海域. 太行山-武陵山-苗岭-越北山区巨型重力梯度带南段深部Moho界面与软流层顶面均向南加深下倾, 并伸入海域. 它可能与郯庐断裂带汇合, 这条重力梯度带与郯庐断裂带均受到东西向潜伏构造的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83.
对取自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层状矿体和接触带矿体的黄铁矿和磁黄铁矿样品进行流体包裹体的He同位素测定,其成矿流体中3He和4He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43×10-13~9.39×10-13 cm3/g和0.64×10-6~3.25×10-6 cm3/g,ρ3He/ρ4He=0.06~0.21 Ra.在考虑可导致矿体中成矿流体氦同位素质量浓度比值发生变化的各种因素的基础上,讨论了个旧锡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的成因.结果表明氦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反映出该矿床早期成矿流体中氦主源于地幔,应为海水与地幔流体混合形成.而后期大量富含地壳放射成因氦的燕山期花岗岩成矿流体对早期形成的矿源层或矿体进行叠加、改造.个旧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不是单纯的花岗岩成因矿床,也不是单纯的海底喷流成因矿床,而是同生沉积与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复合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84.
正[本刊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深部结构与过程研究室张志刚副研究员和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多位教授合作,运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模拟方法,针对下地幔矿物的热力学和弹性性质进行了大规模计算,并建立了能同时预测矿物相组成和物性的热力学模型。该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Earth  相似文献   
85.
本文论述了:(1)壳体的定义、类型,一般特征、演化及运动方式和形成机理;(2)地幔蠕动热能聚散交替假说,探索壳体演化运动和构造形成的根本原因及力源机制。  相似文献   
86.
刘北玲 《科学通报》1988,33(15):1164-1164
多年来对大洋玄武岩和矿石铅的铅同位素研究结果反映,地幔的μ值在太古代以后,元古代以来有明显增长,也就是说,在壳-幔系统的演化中发生了铀相对于铅的富集,使得铅或铀的质量不平衡。对此,一些学者曾用铅作为亲硫元素进入地核加以解释。然而,最近的研究结果证明这一假说是不可行的。根据我们对中国东北钾质玄武岩的工作,并与最新发表  相似文献   
87.
新疆菁布拉克岩带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菁布拉克基性-超基性岩带位于西南天山那拉提深大断裂附近,出露有菁布拉克、喀拉达拉、恰干萨依、乔勒铁克西、丘拉克特勒克、苏鲁、琼阿乌孜等基性超基性岩体.对这些岩体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岩体稀土含量低,轻稀土略微富集;δEu正、负异常均有体现;Ce/Ce^*则均为负异常.结合岩石化学数据和同位素数据,认为该区岩体是亏损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熔融所产生的基性-超基性岩浆在上侵过程中经历了流体交代作用和地壳不同程度的混染作用.文中还通过比较新疆北部不同含矿性岩体的稀土元素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区岩体Cu、Ni矿的成矿属性.  相似文献   
88.
洋底高原是在深海盆地中最显著的大火成岩省,记录着海洋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对研究地壳结构、板块构造、地幔动力学乃至地球演化历史都具有重要意义。西太平洋是洋底高原分布最密集的区域,是研究洋底高原内部结构与形成演化的最佳场所。选取西太平洋中最具代表性的6座洋底高原——沙茨基海隆、赫斯海隆、麦哲伦海隆、翁通爪哇高原、马尼希基高原以及希古朗基高原,通过对这6座洋底高原地质概况的简要描述,归纳近年来获得的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重要观测结果,揭示其内部结构的共性,包括大面积地形隆起、异常厚的地壳、异常负的地幔重力异常以及形成于洋中脊之上或者附近的位置特征;探索了其形成机制,即地幔柱与洋中脊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洋底高原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89.
黄智龙  王联魁 《自然科学进展》1999,9(A12):1291-1297
分析了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和固定铵的含量与原始地幔现代值相比,本区煌斑岩上具有相对高^87Sr/^86Sr比值(0.70644-0.70895)和低^143Nd/^144Nd比值(0.512436-0.512524);岩石固定铵(NH^+4)含量(74.34*10^-6-468.72*10^-6)明显高于其他幔源岩石(1*10^-6-27*10^-6),低于矿区炭质围岩(7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对全球3类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Iron-oxide Copper Gold Deposits)大陆动力学背景与成矿模式进行研究及总结.方法 在对比全球典型IOCG矿床的元古代大陆裂谷盆地和流体叠加改造模式基础上,对智利洋壳俯冲背景下岛弧造山带的拉伸环境有关IOCG矿床和中国云南-四川IOCG矿床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 在智利与含铜金磁铁矿矿体密切相关的深成闪长岩类演化方向为闪长岩→辉长闪长岩→斜长岩+闪石(玢)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岩多与含铜金镜铁矿矿体有关.中国云南-四川铁钛氧化物铜金型(IOCG)属于第三类IOCG矿床成矿的大陆动力学背景,成矿大陆动力学过程为先期铁铜金氧化物型矿床形成于中元古代大陆裂谷盆地(无洋壳化),富铁钠质基性火山岩喷发形成铁氧化物铜金型和铁矿层,其上在碱性粗面质凝灰岩和含粗面凝灰质白云岩中赋存铜银矿层;在晋宁造山运动期后,在古地幔柱作用下,深源碱性闪长岩-辉长岩侵位发生高氧化叠加成矿,形成了碱性闪长岩-辉长岩中钛铁矿-钛磁铁矿矿(化)体,在围绕碱性闪长岩-辉长岩岩枝周边的隐爆角砾岩中形成了铁钛铜金氧化物型矿体,两期不同的大陆动力学背景与成矿作用叠加形成了东川超大型铁(钛)氧化物铜金型矿床,钛矿找矿潜力大且是今后找矿方向之一.结论 全球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Iron-oxide Copper Gold De-posits)形成于3类不同的大陆动力学背景,三种典型的成矿模式为一是以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超大型铜-铁-金-铀-稀土元素矿床为代表,形成于元古代(19~14亿年)大陆裂谷盆地热水沉积和后期盆地流体叠加改造;二是南美(以智利为代表)IOCG矿床形成与洋壳俯冲背景下岛弧造山带,与深部地幔柱上升形成的岛弧造山带中局部拉伸环境密切有关;三是中国云南-四川铁钛铜金氧化物型矿床先期铁铜金氧化物型矿床形成于中元古代大陆裂谷盆地(无洋壳化),后期与古地幔柱作用有关的深源碱性闪长岩-辉长岩侵位发生高氧化叠加成矿形成了典型的铁钛铜金氧化物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