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2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50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62篇
教育与普及   39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篇
现状及发展   42篇
综合类   5474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19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99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261篇
  2012年   301篇
  2011年   336篇
  2010年   272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24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56篇
  1998年   154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27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90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74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31.
张洋  杜磊  王俊凯 《科技信息》2009,(17):252-252
人工挖孔桩在我国土建工程中早已广泛使用,在技术上也取得了较成功的经验,而对于粉质土层,在水位较高时采用降水挖孔较容易产生塌孔等情况。给施工造成一定的困难也存在的很大的安全隐患,因而降排水如何解决.成为施工中的关键环节。根据郑石高速公路土建7标.人工挖孔中的成功经验为例,讨论如何解决土质粉层中人工挖孔中降排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2.
利用地质、测井和地震等多种资料进行的综合研究表明,东濮凹陷桥口和新霍地区沙三段中发育轴向重力流水道沉积,它们主要由灰黑色块状泥岩与平行层理砂岩、块状层理砂岩、递变层理砂岩及合卵石砂岩构成,在垂向上组合成鲍玛序列的AE、BE、ACE、BCE和CE等。依据研究区轴向重力流水道沉积特征,将其划分成近源和远源水道、近源和远源水道侧源等4个微相,并描述了这4个微相的沉积特征,建立了沉积模式。油气勘探实践表明,重力流水道砂体是我国东部陆相断陷湖盆中重要的油气勘探新目标,它具有良好的储集物性,并含有丰富的油气。  相似文献   
233.
安徽当涂新桥镇位于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第四纪孢粉丰富。可分成为五个孢粉带: 带一,松—冷杉—云杉—栎孢粉带,为较湿冷气候—晚更新世末期; 带二,松—栎—水龙骨科孢粉带,湿暖、湿润气候—前北方期—北方期; 带三,松—铁杉—枫香孢粉带,为热、湿气候—大西洋期; 带四,分为两个亚孢粉带:(1)松—栎—环纹藻孢粉亚带;(2)松—栎—蒿—藜孢粉亚带,为稍温湿—温干气候—亚北方期; 带五,松—栎—禾本科孢粉带,反映温暖,湿润气候—亚大西洋期。  相似文献   
234.
长江水下三角洲是一个以径、潮流相互作用为主的沉积体。野外调查、分析资料证明,在三角洲前缘,沉积物由灰、黄色细、粉沙组成,分选较好。构造见波痕交错层理等,另夹似丘状交错层理风暴沉积层。由于受径流影响,有孔虫、超微属种、个数稀少,随着离河口距离增加,水体加深,前三角洲中沉积物颗粒变细,以粉沙质泥占优,分选变差。有机炭含量较高,潜穴发育。水平、波状层理中,经常出现风暴浊积层。有孔虫属种增至30种,个数几千枚。超微含量以大洋桥石为主,>50%。前三角洲向海,颗粒变为泥质沙,分选差。波痕交错层理。有孔虫属种多于40种,个数上万枚。它反映了三角洲一陆架过渡的浅海沉积环境特点。由于科氏力、径、潮流及苏北沿岸流的作用,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主体目前正逐步偏向东南,这导致北部不断受改造、废弃。  相似文献   
235.
东濮凹陷西部下第三系的遗迹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下第三系地层中发育有大量的遗迹化石,类型多,分异度大。按其生态习性分为六大类:居住迹(Domichnia)、觅食迹(Fodichnia)停迹(Cubich-nia)、爬迹(Repichnia)、逃逸迹(Fugichnia)和牧食迹(Pascichnia),共计13个属。文中描述了类属的特征及其成因,并建立了适于本区的遗迹化石相模式,由五个相组成,即石针迹(Skolihtos)相、卷迹(Intortusichnus) 相、伸展迹(Aductusichnus)相、始网迹(Protopaleodictyon)相和古网迹(Paleodictyon)相,分别对应于滨湖、浅湖上部、浅湖下部、半深湖和深湖环境  相似文献   
236.
钻头与地层相互作用的三维宏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全面地考虑了地层因素及钻头结构因素的影响,通过正交变换,推导出钻头与典型地层相互作用的三维解答,即三维钻速方程,并给出了地层力和钻头异性力的概念。利用本文结果,并结合钻柱力学分析,便可对井眼轨迹进行预测和控制,又可反求地层因素等。  相似文献   
237.
叠层石广泛见于燕山西段前寒武系雾迷山组,文中将其分为六种类型:核形石、凝块石、层状叠层石、波状叠层石、锥状叠层石和柱状叠层石。叠层石形态的变化由前向后代表由低能向高能的环境转变,其中以层状叠层石在雾迷山组最为丰富。研究表明,在当时无捕食动物与钻孔动物存在的情况下,大多数叠层石发育于潮下带环境。层状和波状叠层石主要出现在潮下高能带的下部,少量见于受保护的潮间环境。潮下层状和波状叠层石以其色深、纹层密集、缺乏干裂收缩缝和窗格状组构区别于潮间带。锥柱状叠层石出现于潮间带和潮下高能带的上部;潮间带的锥柱状叠层石可能因暴露干裂而继承性地有壁,但潮下带的却可能没有。核形石和凝块石占据着泻湖和水下凹地(生物丘之间的低洼地或废弃潮汐沟道)等低能环境。燕山西段的叠层石罕见于潮上带和波基面之下的潮下低能带。  相似文献   
238.
研究了以NaH_2PO_2为磷的供给剂的Watts电解溶液在电沉积Ni-P合金时,温度和NaH_2PO_2含量对镀层含磷量和沉积速度的影响;非晶镀层在热处理时结构的变化和硬度变化受热处理温度的影响;以及镀层结合力和针孔度随膜厚的变化,Ni-P非晶合金的良好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239.
240.
辽东湾表层沉积中有孔虫介形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辽东湾的88个表层沉积样品中的有孔虫介形虫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共得有孔虫44属87种,介形虫24属34种,按其分布范围的差异分为3个有孔虫介形虫组合;并探讨了组合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