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58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27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41篇 |
教育与普及 | 12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3篇 |
综合类 | 210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39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40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65篇 |
2014年 | 120篇 |
2013年 | 124篇 |
2012年 | 133篇 |
2011年 | 144篇 |
2010年 | 113篇 |
2009年 | 113篇 |
2008年 | 125篇 |
2007年 | 102篇 |
2006年 | 75篇 |
2005年 | 66篇 |
2004年 | 77篇 |
2003年 | 73篇 |
2002年 | 55篇 |
2001年 | 58篇 |
2000年 | 40篇 |
1999年 | 53篇 |
1998年 | 44篇 |
1997年 | 36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39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37篇 |
1992年 | 36篇 |
1991年 | 20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25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扶余油层以陆相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由于地震分辨率的限制,大部分地震反射连续性差,能量变化大,空间分布非常不稳定,在细分层序单元内(一般是四级或四级以上层序)等时对比追踪每一个层序界面是困难的,而沿等时切片进行属性提取与分析,则存在穿时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利用地震沉积学基本理论,结合松辽盆地实际沉积特征,采用基于参考标准层的层拉平精细解释、井震统层建立等时地层格架、等比例地层切片技术、最佳属性视窗刻画地震地貌等技术对该区河道砂体进行了精细刻画,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区内河道沉积特征得到清晰刻画,同时也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地震沉积学,并形成了陆相地震沉积学研究方法和基本工作流程。 相似文献
62.
单排管冻结温度场ТРУПАК和БАХОЛДИН公式的适用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单排管冻结壁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将得到的数据与Трупак单排管公式和r2flx03i,K14H单排管冻结温度场公式作比较,分析Трупак公式与Бахолдин公式,找出公式的不足,同时验证工程中还在应用的Трупак公式与Бахолдин公式根据测温值反算冻土壁厚度公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冻土柱交圈前,Трупак单管公式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单根管情况下冻土温度场的情况;交圈后Трупак公式的应用是极不合适的,而Бахолдин公式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3.
新南海(中央海盆)扩张,礼乐盆地从南海北缘漂移到现今的位置;由于礼乐盆地主成盆期发生在新南海扩张之前,探讨礼乐盆地漂移前(主成盆期)的位置,可明确盆地主成盆期的构造演化与盆地性质、物源体系与沉积充填特征、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及凹陷优选。利用综合类比研究方法,通过磁条带异常、新生代基底岩性、中生代地层展布和古生物特征等四个方面分析认为,礼乐盆地与珠江口盆地东侧具有相似的中生代地层岩性、地层展布特征、古生物特征和沉积环境;说明礼乐盆地主成盆期发育期间,即在新南海扩张之前的古新世-早渐新世期间(32~65)Ma,盆地位于中沙群岛与东沙群岛之间,更靠近珠江口盆地的潮汕坳陷。 相似文献
64.
65.
为探究硬岩地层超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随基坑开挖的受力与变形演化规律,依托于崂山区某基坑支护工程,对南侧支护完成区域基坑的预应力锚索轴力、基坑水平和竖向位移进行了实时监测,分析桩锚支护体系在该地质条件下的力学性能,探讨锚索轴力急速下降与基坑水平位移增大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预应力锚索轴力持续、急速的下降与基坑紧邻原状山体的土压力和北侧后挖区域的持续施工有关,工程中采取预应力锚索2次补偿张拉适用效果良好;基坑最大水平位移为19.98 mm,最大竖向位移为12.11 mm,南侧支护完成区域基坑支护体系的变形受后续施工区域的影响明显;桩锚支护体系在硬岩及土岩二元地层超深基坑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类似工程支护结构设计应重视周边地质环境、邻近区域持续施工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66.
67.
地层速度的变化是孔隙压力预测过程中的敏感参数之一,而岩层的性质、岩石的成分等众多因素则影响着速度的变化,导致其预测和估计的复杂性和困难性。本文首先利用中途垂直地震剖面(VSP)获得的已钻井段的时深关系及钻头前方未钻井段反射波场信息使用多元回归模型对地层速度预测问题进行建模,其显著特点是众多影响因素以属性形式作为输入模型,然后使用卡尔曼滤波器来求解该多元回归模型的参数,预测得到钻头前方地层速度。鉴于输入的VSP走廊叠加资料及衍生属性具有比常规地震更高的分辨率,从而使得预测得到地层速度也具有更高分辨率。基于以上工作基础上,我们将基于VSP预测获得的速度应用在地层压力预测中,并实际应用在琼东南盆地高温高压井中,预测了钻头前方300 m的地层速度,进而估算钻头前方地层的孔隙压力。后续的实测结果表明,预测结果较为可靠,为安全钻井提供了技术支持,验证了本文方法可行性。 相似文献
68.
水溶烃提供的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成因的新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油田水中的水溶烃对有争议的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的成因进行研究,从而为天然气的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中部气田奥陶系马家沟组水溶烃样品的水溶烃组成中轻组分含量高,重质成分含量低,陕12井和陕78井地层水水溶烃中具有相对较高丰度的三环萜烷,三环萜烷/藿烷的比值分别达到1.48和0.36,孕甾烷和升孕甾烷丰富,藿烷/甾烷低,Pr/Ph低于2.0,反映出以海相碳酸盐有机质生源为主要特征,陕81井样品,三环萜烷和孕甾烷和升孕甾烷缺失,藿烷/甾烷高,Pr/Ph为3.27,主要反映出陆相源岩有机质的贡献,陕37井和陕34井具有微量的三环萜烷,则可能为碳酸盐和陆源有机质混源特征,成熟度参数也同样支持上述推论,以海相碳酸盐有机质生源为主要特征的陕12井和陕78井具有较高的成熟度,而以陆相源岩有机质的贡献为主的陕81井则成熟度最低,具有混源贡献的陕37和陕34井样品的成熟度则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69.
70.
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已成为近年来的一个重点与难点问题。“四类盆地、三种储集体”的岩性地层油气藏区
带、圈闭与成藏的地质理论与“构造-层序成藏组合”模式研究,为中国陆相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开发奠定了重要的
基础。松辽盆地南部中央拗陷区属于“多坡折缓坡-湖侵域和高位域河流三角洲组合”的岩性地层油气藏,仅仅依靠
“构造-层序”的思路难以实现有效的岩性地层油气藏预测。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地球物理方法呈现多元化发展,推
进了地震技术在岩性地层油气藏预测领域的应用,但同时地震技术的局限适应性同样明显。以对松辽盆地南部中央
拗陷区为例,通过应用垂向岩性组合关系、地震波谷信息的应用和多子波分解技术,尽可能多地挖掘地震波形中蕴含
的地层岩性信息,探索这3 种地震方法在松辽盆地南部中央拗陷区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中的适用性,依靠钻井、沉积
规律约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