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穿层锚杆作用效果的DDM数值建模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穿层岩石锚杆作用特点,通过建立以层面粘结力C、内摩察角Φ等效表述的数值模型,将位移不连续方法(DDM)应用于深部硐室层状岩石顶板锚杆支护效果的分析,探讨了不同锚固条件下硐室顶板的铅垂位移特征;通过DDM计算结果与传统梁理论所得结果的比较及顶板围岩应力分布特征的分析,指出了利用梁理论进行锚杆支护设计的不合理性,结果表明,合理的地下层状岩石锚杆支护参数设计应在考虑锚杆与围岩的共同作用条件下计算。  相似文献   
42.
21世纪是地下空间资源大力开发利用的新纪元,以深长隧道为代表的地下工程建设蓬勃发展,不断向"长洞线、大埋深、高应力"方向发展,我国交通隧道建设规模和难度均居世界首位。由于人们对地下工程突发灾害灾变机理缺乏系统的科学认识,缺少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方法,导致重大地质灾害长期处于被动防治局面。重大地质灾害防控已成为隧道安全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在系统整理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突涌水和围岩垮塌灾害为代表,系统阐述灾变机理、灾变演化过程模拟方法、灾害监测预警与灾害主动调控技术,结合世纪工程川藏铁路与渤海湾通道工程,论述了中国地下工程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对地下工程重点突破方向进行了相关探讨,可为地下工程灾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3.
以北京地铁西单车站横通道施工为例,对位移监控及预报方法在地下工程中的实际应用作了详细介绍,得出了某些规律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44.
本文作者通过对现代城市地下岩土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做了分析,同时就城市地下岩土工程的特点、难点和城市地下岩土工程的开挖影响及环境保护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5.
地下工程背水面防水和迎水面防水对防水材料的不同要求。分析了背水面防水的特殊性以及选材要求。  相似文献   
46.
结合地下工程的特点,建设性地提出了地下工程风险评估准则,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北京市城市地下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47.
<正>为安全开挖深度大于5m的基坑,稳定坑壁所采取的措施,称为深基坑支护。深基坑支护是地下工程施工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深基坑支护不仅要求确保边坡的稳定性,而且要满足变形控制要求,以确保基坑周边的建筑物、构筑物、管线、道路等的安全。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深基坑支护的结构日益完善,现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地下连续墙、排桩支护、重力式挡土结构、喷锚支护结构和组合式支护结构等形式。现以某大厦建设工程为例,某大厦设计0.000为32.15m,基坑开挖深度为-9.50m,场地呈矩形,长约76m,宽约60m,基坑周长约272m。大厦主体为一幢高层建筑,总建筑面积约81000㎡,地下二层地下室。某大厦的东侧与在建的商务中心基坑相连,北临xx大街,西临xx路,南侧为建筑空地。  相似文献   
48.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飞速发展,工程项目的发展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其中,地下工程变得越来越成熟。在实际的施工中,地下工程的开发管理和实际应用还有待进行分析总结。本文从地下工程的开发管理以及实际应用入手,对地下工程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一些分析,希望能够对相关人士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49.
在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一座有一座的现代建筑拔地而起,这些都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作为一个"根本",地下工程建设的作用尤其重要,而在其施工过程中会对周围环境地形以及一些其他地下建设产生一定的影响,甚至对其他的和自身都产生一定破坏作用。近年来,在地下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内外连续发生多起地下管道泄漏引发的坍塌事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为确保地下建设的顺利进行,在进行地下工程施工中必须对施工区附近的地下复杂情况进行变形探测。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由于各种不利因素地下管线的变形和应变不易测量,且有关的管线控制值的确定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如何准确地预测、监测地下施工引起的周边地下管线的变形,评价其对周边地下管线的影响程度己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和工程界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50.
《河南科学》2017,(7):1101-1106
我国正处于城市地下工程建设高速发展时期.与地上结构相比,城市地下结构的服役环境更为复杂,污染源更加多样,结构混凝土极易遭受多种腐蚀性离子的侵蚀,材料性能将不断劣化,最终引起结构功能失效、服役寿命大幅缩短,因此,开展城市地下复杂化学环境混凝土耐久性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对城市地下复杂化学环境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研究建议,旨在促进我国城市地下工程耐久性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