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35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89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31.
现代理论界在阐释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时认为,异化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解读在今天看来还是值得沉思和反思的,本来是由人创造出来的无生命表征的定形物如何会奴役活生生的人呢?这种定形物真的具备奴役人的能力吗?在笔者看来,异化应当是这个日益碎片化世界中人奴役人的一种自否定机制。  相似文献   
132.
基于24 hm2森林监测样地的全面调查数据, 评估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胸径截面积和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变异性, 并用计算机模拟不同面积的样方进行随机取样, 计算了估计值有95%的概率落在实际值20%(±10%)的误差范围内所需要的最少样方个数和总取样面积. 结果表明: (1) 胸径截面积和地上生物量均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变异性, 基于600个20 m×20 m网格样方, 胸径截面积和地上生物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7%和31%; (2) 计算机模拟取样发现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大, 两者的变异性都逐渐减小. 满足特定精度所需的最少样方个数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大而减少, 但是总取样面积不断增加, 这意味着达到相同的精度, 采用满足一定数量的小样方进行取样的效率要高于采用少量的大样方. 本研究结果可以为评估过去在中国亚热带森林开展的相关研究以及今后野外调查的取样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3.
以山西省吕梁地区方山县峪口花果山油松人工林为对象,在同一地区选择并设置4块标准地,然后利用直接收获法中的平均木法测定选定所在标准地的生物量,对峪口一带的油松人工林群落生物量、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情况以及峪口地区各种林分密度下油松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显示:①样地 SX-LL-FC-P03-R1、SX-LL-FC-P03-R2、SX-LL-FC-P03-R3、SX-LL-DC-P08的群落生物量分别是70.03t/hm2、131.78t/hm2、122.75 t/hm2、99.83 t/hm2;②林分中乔木所包含的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占有的绝大部分,为97.99 t/hm2,枯落物层次之,3.03 t/hm2,草本层再次,0.62 t/hm2,灌木层最少,0.35 t/hm2;③油松人工林的树干、树枝、树叶、树根的生物量的分配虽然受立地条件和树龄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呈现一定差异性,但单株林木中各个器官生物量所占的比例仍呈现出一些规律:总生物量中树干约占38.44%,树枝约占27.47%,树叶约占18.05%,根系约占16.04%;④不同密度的油松人工林对群落的总生物量也有相当大的影响,SX-LL-FC-P03-R1样地的林分密度为790株/hm2,群落总生物量为70.03 t/hm2,SX-LL-FC-P03-R2样地的林分密度为2170株/hm2,群落总生物量为131.78 t/hm2,SX-LL-FC-P03-R3样地的林分密度为2120株/hm2,群落总生物量为122.75 t/hm2,SX-LL-DC-P08样地的林分密度为2250株/hm2,群落总生物量为99.83 t/hm2.  相似文献   
134.
【目的】探究环境资源异质性对竹子无性繁殖特性的生态影响,了解竹子在自然生境中复杂生态行为的形成机制。【方法】设置竹苗密度、光照、施肥、水分等几种关键生态因子的不同处理,比较不同处理条件下美丽箬竹(Indocalamus decorus Q.H.Dai)盆栽苗地下茎侧芽萌发及生物量分配差异,分析美丽箬竹对各生态因子的生理生态响应情况。【结果】竹苗密度适宜,有利于地下茎侧芽萌发,随着竹苗密度增大,美丽箬竹总生物量有逐渐减小趋势; 自然光照条件下地下茎侧芽萌发数量最多,遮阴程度越大,侧芽萌发数量越少,其总生物量及各部分生物量总体随遮阴程度加大而逐渐减小; 施肥有利于促进地下茎侧芽萌发,且适量施肥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竹苗生物量则以基质与有机肥质量比8:1的处理为最高; 隔3 d定量浇水1次或隔9 d浇水1次均不利于地下茎侧芽萌发,各处理下总生物量相互间差异不明显。各处理竹苗发笋、发鞭数量与生物量分配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采用自然光照、竹苗密度6株/盆、基质与有机肥质量比8:1、隔6 d定量浇水1次时,2年生竹苗地下茎侧芽的萌发效果好; 经不同生态因子处理,美丽箬竹生物量表现出不同植物资源分配策略,即合理的密度处理下美丽箬竹竹根生物量分配最多,适宜的光照处理下竹叶生物量分配最多,适量的施肥处理下竹鞭生物量分配最多,适量的水分处理下竹根生物量分配最多。这一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植物资源最优分配假说。  相似文献   
135.
【目的】通过溶液培养试验,探讨硒(Se)对镉(Cd)胁迫下茶树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为保障茶叶饮用安全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种植于陕西汉中地区的‘龙井43’茶树为试验材料,采用营养液培养方法,分别进行镉和硒处理试验,包括7个处理,分别为Cd 10 mg/L、Se 0.5 mg/L、Se 1.5 mg/L、Se 3.0 mg/L、Se 0.5 mg/L+Cd 10.0 mg/L、Se 1.5 mg/L +Cd 10.0 mg/L、Se 3.0 mg/L +Cd 10.0 mg/L。测定了不同质量浓度硒处理缓解茶树叶片镉毒害的生理响应,以及茶树叶生物量,茶树叶硒和镉的含量。【结果】与未施加镉和硒的对照相比,单一施镉处理使得茶树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酸(APX)、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以及生物量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受到明显抑制,而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渗透调节物质脯胺酸含量明显增加。单一施硒处理条件下,与单一施镉处理对比,上述指标均不同程度得到显著改善,其中1.5 mg/L硒处理下茶树叶片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最高。与单一施镉处理相比,在镉和硒的复合处理下,随着硒含量提高,上述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得到改善,以Se 1.5 mg/L +Cd 10.0 mg/L复合处理下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最高。硒的施加有助于缓解茶树叶片镉的积累。【结论】施加适量的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茶树叶片镉诱导产生的抗氧化酶CAT、APX和GPX活性,降低质膜过氧化产物MDA和H2O2含量积累,缓解镉对茶树叶片的毒害,并降低对镉的积累。  相似文献   
136.
研究了武功山高山草甸3个不同坡向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东坡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南坡和北坡土壤,南坡土壤高于北坡;土壤速效钾(K)浓度以东坡土壤最高,南坡土壤次之,北坡土壤最低,但3个坡面土壤速效钾K含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东坡土壤有效磷(P)的浓度极显著地高于南坡土壤和北坡土壤有效P浓度;不同坡面土壤铵态氮含量依次为北坡〉南坡〉东坡。土壤土壤微生物量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与速效钾K浓度之间相关性不显著,土壤微生物量生物量碳随着土壤铵态氮含量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137.
138.
将具鞘微鞘藻和爪哇伪枝藻进行原种培养和大量培养,野外接种蓝藻培养物于沙漠地表形成蓝藻结皮,每天测定蓝藻结皮生物量(用叶绿素a表示)以及结皮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并每隔2 h测定结皮净光合速率的日进程变化.结果表明,早期发育过程中蓝藻结皮生物量与结皮净光合速率均呈现同步波动性变化,且二者之间呈极显著性相关(r=0.92,P<0.0001),降雨有利于结皮生物量和净光合速率的显著提高.蓝藻结皮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进程为双峰型,最大净光合速率为3.78 mg.mg-1.h-1,最小净光合速率为-4.16 mg.mg-1.h-1.相关分析表明,对蓝藻结皮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影响最大的生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其次是结皮表面温度.  相似文献   
139.
曹云涛 《甘肃科技》2013,(19):72-76
草场退化是草场生态学和草场经营学中日益引人注意的问题,GIS、RS技术的发展对草地退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通过对草地退化的研究内容、方法及研究成果综述,对草地退化在GIS、RS支持下的研究前景做出了展望,并指出,草地动态监测系统的开发以及完善是未来草地科学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0.
天童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细根的生物量动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土钻法对天童常绿阔叶林次生演替过程中细根的生物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细根生物量随演替进程变化显著(P<0.05),在演替前期的灌丛阶段达最高(3.286 t·hm-2),在演替中期马尾松和马尾松+木荷群落降低(1.066 t·hm-2和1.531 t·hm-2),到演替后期的木荷群落和栲树群落再次升高(2.715 t·hm-2和3.181 t·hm-2).各演替阶段活细根和死细根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显著(P<0.01).各群落的活细根生物量在7月达最高,而在11月最低;死细根生物量,各群落皆于11月最小,而在演替早期两群落和马尾松+木荷群落4月最大而其它群落7月最大.各演替阶段细根生物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明显,细根生物量80%左右分布在20 cm以上土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