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3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44篇
系统科学   100篇
丛书文集   336篇
教育与普及   2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69篇
现状及发展   52篇
综合类   4583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176篇
  2021年   151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67篇
  2010年   295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336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38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79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65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47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57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基于GIS与Geo-CA模型的半干旱区土壤盐碱化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盐碱化是半干旱地区土壤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利用地理元胞自动机对复杂系统时空动态演化过程具有较强的计算与模拟能力的特点,以吉林省西部盐碱化土地为研究区,在GIS的支持下系统分析了土壤盐碱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建立了基于Geo-CA的土壤盐碱化动态模型,模拟了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发生发展的时空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942.
贵州乌江流域喀斯特土壤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分析研究了贵州乌江流域喀斯特土壤在不同植被类型和不同侵蚀程度条件下的土壤主要物理性质.认为:土壤侵蚀状况是影响土壤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在土壤侵蚀不强烈的条件下,各种植被类型的土壤发育良好,土层深厚,表层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壤以粘壤土和粘土为主;土壤孔隙性适宜,土壤结构性良好,能有效的发挥保持水土的作用;但是已经受到水土流失的威胁,存在砂化的趋势.而土壤受强烈侵蚀的情况下,土壤各种物理性状极差.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进一步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943.
铝胁迫对大豆根际土壤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铝胁迫对大豆根际4种土壤酶(蔗糖酶、淀粉酶、过氧化氢酶和脲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铝处理对4种土壤酶都有明显的影响;在高铝胁迫下,4种酶的活性都下降,将大大降低土壤的能力;中等铝处理对4种酶的影响有所不同.3个大豆品种在铝对根际土壤酶影响上存在一定的基因型差异。  相似文献   
944.
不同施肥制度培育土壤氮矿化势与供氮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Stanford矿化率法研究了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培育的土壤氮矿化势和供氮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长期不同施肥制度培育土壤氮矿化势和供氮潜能明显不同。与对照不施肥相比,长期单施化肥或有机肥能使土壤供氮能力分别提高42.27%和49.53%,有机无机相结合可使土壤供氮能力提高81.76%。长期施用有机肥或化肥均能提高土壤的供氮潜力,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明显优于化肥,二者相结合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45.
探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纯林改造成马尾松×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异龄混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长期生态效应,为马尾松人工林质量的精准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以60 a生的马尾松纯林和改造后的异龄混交林为对象,比较分析纯林和异龄混交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差异,以及土壤微生物类群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性质的相关性。两种林分土壤磷脂脂肪酸(PLFAs)含量均大于0.01 nmol·g-1的标记种类为27种,其中25种PLFAs标记含量均为纯林高于异龄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细菌、真菌、放线菌、丛枝菌根真菌、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PLFAs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异龄混交林;马尾松纯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PLFAs多样性均高于异龄混交林,其中土壤PLFAs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差异不显著,而香农威纳指数、Simpson指数差异显著;马尾松纯林改造为异龄混交林后,土壤β-1,4-葡萄糖苷酶、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而土壤酸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增加;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土壤微生物类群均与β-1,4-葡萄糖苷酶、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呈正相关,与酸性磷酸酶和脲酶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有效钾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呈显著负相关。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长期生态效应不明显,异龄混交林结构简单,物种多样性少,土壤有机质低,以及雨季土壤含水量过高是其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和土壤酶活性低于纯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6.
为探讨凋落物输入量改变对马尾松×红锥混交林碳排放的影响,以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和去除凋落物人为地改变碳输入,研究凋落物处理方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1)去除凋落物可降低土壤湿度、提高土壤温度,而添加凋落物则提高土壤湿度、降低土壤温度。去除凋落物使土壤年均呼吸速率显著降低27.88%,而添加凋落物则使土壤年均呼吸速率显著增加34.02%。(2)去除凋落物能降低四季的土壤呼吸累积排放量,而添加凋落物则提高四季的土壤呼吸累积排放量。对照、去除和添加凋落物的土壤呼吸的年累积排放量(以C计)分别为(9.51±0.12) t·hm~(-2)、(6.88±0.21) t·hm~(-2)和(12.70±0.53) t·hm~(-2),可见去除凋落物使土壤呼吸年累积排放量降低27.66%,而添加凋落物使土壤呼吸年累积排放量提高33.54%。(3)不同凋落物处理方式下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均呈显著相关,土壤温度解释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异程度的74.26%~94.28%。去除凋落物增加了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系数Q10值,而添加凋落物则降低Q10值。凋落物处理方式对马尾松×红锥异龄混交林土壤呼吸产生了显著影响,证明凋落物对于改变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和碳循环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47.
为了解不同林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土壤碳储量的动态变化,选取广西横县镇龙林场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储量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随着林龄递增,各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土壤碳储量总体表现为增加趋势,且不同林龄的同一土层之间均差异显著。不同林龄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过熟林(16.82±0.23)g/kg > 成熟林(13.47±0.14)g/kg > 中龄林(10.91±0.38)g/kg > 幼龄林(10.74±0.14)g/kg,且差异显著(P<0.05)。不同林龄0—60 cm土层土壤碳储量表现为过熟林(104.92±18.08)t/hm2>成熟林(100.52±1.18)t/hm2 > 中龄林(80.25±5.34)t/hm2 > 幼龄林(80.23±4.54)t/hm2,且差异显著(P<0.05)。各林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碳储量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并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递减,表现为土壤碳表聚现象,表层(0—20 cm)土壤碳储量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其他土层,表明不同林龄主要影响马尾松人工林土壤表层的碳含量;不同林龄土壤有机碳含量、土壤碳储量与乔木、灌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物种丰富度、凋落物层现存量、总孔隙度、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与根系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群落总生物量、地上部分生物量均与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20-40,40-6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与后两个土层的土壤碳储量均无显著相关。该结果为研究土壤碳储量动态变化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实现尾松人工林多目标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948.
太阳能-U形埋管土壤蓄热特性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探讨利用太阳能-地源热泵系统中现有钻孔U形埋管进行太阳能跨季节性土壤蓄热的可行性及其特性,基于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及地下水渗流理论,建立了考虑地下水渗流与热湿迁移影响的准三维U形埋管土壤蓄热的数学模型.基于对模型的数值求解,探讨了间歇蓄热运行模式及地下水渗流对U形埋管土壤蓄热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间歇蓄热方式有利于土壤温度的恢复,从而可提高蓄热效率;同时,地下水渗流的存在可以强化地下埋管的换热效果,但不利于用埋管作为蓄热装置.实验验证表明,埋管日平均出口温度及日蓄热的计算值与实验值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一致,其平均相对误差为5.6%.所建模型为U形埋管土壤蓄热及其传热特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49.
我们研究了龙胜县里骆林区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森林类型和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1.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及生化活性以低海拔土壤较高。2.不同森林类型土壤微生物及生化活性常绿阔叶林高于针阔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高于针叶林。3.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微生物分布以0~20cm土层最多,20~40cm次之,40~80cm最少。各剖层土壤微生物数量随季节变更有明显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950.
为探明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揭示马尾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平衡机理及其时空动态变化,为马尾松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广西4个典型区域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比较不同区域各林龄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OC、TN和C/N的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21%、27%和22%,属弱变异,在不同林龄和区域中其值比较稳定。林龄、区域及其交互作用对SOC、TN、TP、C/P、N/P的变化均有显著影响(P<0.05)。SOC、TN含量呈波动性变化,在成熟林阶段最低;SOC含量在幼龄林阶段最高,TN含量在近熟林阶段最高。土壤TP含量在中龄林阶段最低,且随林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C/N、C/P、N/P平均值均在成熟林中最高,且显著高于近熟林和过熟林(P<0.05);土壤C/P、N/P平均值随林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华山地区SOC、TN和TP含量最低,而土壤C/N、C/P、N/P平均值最高。天洪岭地区土壤C/N平均值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