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76篇 |
免费 | 139篇 |
国内免费 | 18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01篇 |
丛书文集 | 378篇 |
教育与普及 | 24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80篇 |
现状及发展 | 55篇 |
综合类 | 53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篇 |
2023年 | 126篇 |
2022年 | 183篇 |
2021年 | 180篇 |
2020年 | 134篇 |
2019年 | 109篇 |
2018年 | 69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101篇 |
2015年 | 166篇 |
2014年 | 306篇 |
2013年 | 255篇 |
2012年 | 283篇 |
2011年 | 303篇 |
2010年 | 325篇 |
2009年 | 393篇 |
2008年 | 376篇 |
2007年 | 307篇 |
2006年 | 242篇 |
2005年 | 263篇 |
2004年 | 207篇 |
2003年 | 211篇 |
2002年 | 183篇 |
2001年 | 191篇 |
2000年 | 148篇 |
1999年 | 127篇 |
1998年 | 122篇 |
1997年 | 87篇 |
1996年 | 103篇 |
1995年 | 113篇 |
1994年 | 79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76篇 |
1991年 | 70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43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194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PAM对土壤蒸发的影响分析及其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栽种与不栽种作物的情况下,分别对3种处理的土壤蒸发进行抑制性及差异性分析,并结合气象因子对无作物的土壤累积蒸发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无作物的情况下,随着PAM用量的增加,PAM对土壤蒸发抑制效果明显,3种处理两两差异显著,但未达到极显著水平;有作物的情况下,PAM对土壤蒸发抑制效果不明显,但3种处理间的差异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模型的拟合结果表明,3种处理的土壤累积蒸发量均可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且拟合效果较好.图2,表5,参8. 相似文献
32.
土壤有机质分组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陆地碳循环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SOM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密不可分,其组成、性质和转化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SOM的组成、结构、存在方式的复杂性,对SOM的研究一直与其分组技术相联系.根据SOM分组技术所采用的原理和方法不同,主要分为化学分级、物理分级和生物学分级.最后指出土壤活性有机碳的物理分级将是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参39. 相似文献
33.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与作物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肥力和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有关土壤有机质的研究已有160多年的历史.人们对土壤有机质的最初认识是:它是作物营养的唯一来源,对作物的产量至关重要,这种观点到上世纪70年代被英国洛桑实验站的长期定位试验结果所改变.该站的研究证明:很多栽培作物的产量并不依赖于土壤有机质水平的高低.随着对全球变化的关注,近期有关土壤有机质作为重要碳库的研究也得到重视.毋庸置疑,土壤有机质对作物生长所具有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但其作用会因为不同地域、不同土壤管理方式及不同的气候条件而有所不同.土壤有机质仍是土壤学和作物栽培学领域普遍关注的研究热点.参63. 相似文献
34.
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三江平原由小叶章草句垦殖后的旱田(大豆地)进行CO2排放通量的日变化观测实验.结果表明旱田土壤-植物系统和旱田土壤的CO2通量均具有明显的日变化规律,旱田土壤-植物系统CO2通量最大值出现在10:00,最小值出现在6:00,其变化趋势与气温和0cm地温呈显著正相关;旱田土壤CO2通量最大值出现在16:00,最小值出现在6:00,且其变化趋势与气温、5cm、10cm、15cm和20cm地温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旱田土壤-植物系统CO2通量的主要贡献者是植物的暗呼吸作用,且土壤-植物系统CO2通量的日变化幅度大于土壤.图5,表3,参16. 相似文献
35.
宁夏银北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宁夏银北灌区为例,基于大系统分解协调原理建立了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运用的递阶优化模型.子系统优化模型采用增量动态规划法求解,协调层利用目标协调法和关联预估法实现全局最优,获得不同约束方案下的时段最优引黄水量、井灌水量、井排水量和运行费用.所建模型及求解方法弥补了以往水资源配置模型只考虑地下水垂向运动,忽略水平运动的不足, 改善了模型的仿真性和决策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6.
农业耕作土壤与人工经济林地土壤磁化率和质地特征对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关中东北部地区人工经济林地土壤(JJC2)和农耕地土壤(JJC1)磁化率与粒度分布特征的研究和对比.试图阐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发育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耕作土壤和人工林地土壤的磁性特征有着明显的差异;农耕地长期的耕作、污灌以及C4作物玉米的生长与秸秆焚烧等农业管理方式可以增大土壤风化成土作用强度,增加土壤的磁化率;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粒度分布的影响显著,表层0~40cm,1年生作物农田土壤〈2μm和50μm~2000μm颗粒含量均高于人类活动干扰小的多年生园林土壤的含量;整个剖面耕地土壤和人工林地土壤〈2μm和50μm~2000μm颗粒含量变化差异均大于2μm~50μm颗粒变化。图1,表2。参14。 相似文献
37.
间套种植对根系土壤酶及养分复合系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池栽试验研究了玉米∥蚕豆、玉米∥鹰咀豆及3种单作作物生长盛期的根系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酶活性、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蚕豆和玉米∥鹰咀豆地上生物量较对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0cm~30cm土层中玉米∥蚕豆根干重占总根重的比例较单作对照高10 78%,玉米∥鹰咀豆较对照低5 78%;根密度在垂直方向上可划分为4个类型区,0cm~20cm为高密度区、20cm~40cm为中密度区、40cm~60cm为低密度区、60cm以下为稀密度区;土壤酶活性可划分为4个层次:亚活跃层(0cm~10cm)、活跃层(10cm~30cm)、过渡层(30cm~40cm)和稳定层(40cm以下);根密度与土壤pH、有机质含量、全磷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表3,参3。 相似文献
38.
陆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7
土壤呼吸是当前碳循环研究领域中的一个十分引人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且目前土壤呼吸已经成为陆地生态系统中向大气释放CO2最大的源,对它的研究将有助于认识目前碳平衡中的碳失汇问题及全球气候变化。参33。 相似文献
39.
农田黑土微生物量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试验测得的黑土微生物量碳结果,分析了黑土微生物量碳与土壤结构、土壤肥力以及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为改良农田黑土,提高农田黑土土壤肥力提供依据,为黑土区农业的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表2,参5。 相似文献
40.
吉林西部盐渍土电导率、可溶性钠与裂纹相关性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西部盐渍土的改良,是实现吉林省粮食增产目标的关键。利用激光三维成像技术非接触、无损伤地探测土壤表面形态,计算出土壤开裂的裂纹面积及长度,并探讨其与盐渍土电导率及可溶性钠的相关性。通过对几种人工扰动盐渍土土样的测试研究表明,土壤裂纹面积与电导率和可溶性钠的R2值分别为0.54和0.611 5,土壤裂纹周长与电导率和可溶性钠的R2值分别为0.861和0.918 1,说明裂纹周长与上述两个参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由此可知,土壤的裂纹特征可以反应土壤的电导率和可溶性钠含量,为盐渍土的改良利用提供有效的探测技术。图8,表2,参15。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