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7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79篇
系统科学   101篇
丛书文集   400篇
教育与普及   262篇
理论与方法论   82篇
现状及发展   57篇
综合类   5668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82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311篇
  2011年   324篇
  2010年   359篇
  2009年   392篇
  2008年   398篇
  2007年   305篇
  2006年   263篇
  2005年   259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29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97篇
  2000年   170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34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11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97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2篇
  1957年   2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不同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下的土壤理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福建省长汀县水土流失区土壤调查与实验的基础上,对土壤理化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因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质地太粗,土壤养分的全量与速效含量都很低,全P和速效P的含量尤为明显,要使植被得以恢复,施肥特别是施用磷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各种土壤养分含量均随土壤侵蚀程度的增强而呈递减之势.裸露坡地土壤养分各指标均明显低于研究区的平均水平,不同的水土流失治理措施均促进了土壤肥力的提高,以园地对坡地土壤肥力的提高作用尤为明显.种植草被对磷素含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土壤养分各指标含量都随之呈现增大之势,水土流失区种植草被是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02.
抗蚜威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抗蚜威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抗蚜威在灰钙土、灌漠土和黑垆土中施药6~7 d后的消失率达到90%以上,其消解方程分别为Ct=5.2575e-0.3905t、Ct=6.9821e-0.3289t、Ct=4.5910e-0.3919t.半衰期为T1.7~2.1 d,在土壤中的残留量随着时间延长而递减,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抗蚜威属于易降解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施用后不会对土壤和环境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03.
采用单扫描极谱法测定土壤中镉含量,确立了1%碘化钾-1.5%酒石酸钾钠-2%三乙醇胺-0.6%盐酸-9%磷酸测定体系.在此测定体系中,镉在滴汞电极上于-0.71V(相对饱和甘汞电极)处产生一灵敏催化极谱波,镉浓度在0.2ng/ml~1μg/ml范围内与极谱峰电流有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1ng/ml.该方法用于土壤样品测定的RSD为0.6%~9.5%,加标回收率为90%~110%.该方法操作简便,用于土壤样品测定的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4.
Rising atmospheric CO2 and temperature are altering ecosystem carbon cycling. Grasslan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ional climate change and global carbon cycle. Below-ground processe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grassland carbon cycle because they regulate …  相似文献   
105.
Biological soil crusts serve as an important biological factor contributing to the sand fixatio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temporal-spatial variability of microorganism in crusts relating to locations, soil layers of sand dunes and seasons. At moss-dominated inter-dune areas, higher soil nutrient and water concentrations were likely to maintain the microbial activities. Bacteria showed the highest capabilities of settlement and growth in inter-dunes in both spring and autumn. Soil water content reached the highest value in soil crusts in the inter-dune areas, especially in spring. Variations of quantities of actinomyces and fungi basically showed the consistent trend in different locations of sand dunes. With the deepening of soil layers,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quantities of each microorganism group showe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cause environmental factors fluctuated in both spring and autumn. Among different microorganism groups, bacteria were predominant, actinomyces the next and fungi the least in both spring and autumn in all soil layers (0-20 cm). The proportion of bacteria and soil water content were higher in spring than those in autumn in all soil layers (0-20 cm). No consistent trends were found in actinomyces and fungi.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quantities of microorganisms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ed with organic matter content, soil water content, total N, total P, available P, available K, pH,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total salt content,catalase, urease, phosphat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相似文献   
106.
陆萍  冒乃和  刘波 《武夷科学》2004,20(1):41-45
在有机农业质量监控体系下 ,通过种养结合、轮作、施肥等措施形成有机农业生态系统内的物质循环。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肥 ,保证植物营养平衡供给 ,保持和发展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同时保障了有机食品及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7.
土壤地下点源入渗的基本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大量的大田土壤点源入渗试验,提出了地下点源入渗系统的新理念——管道-土壤系统,分析了地下点源入渗中累积入渗量与入渗率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及入渗界面问题,建立了地下点源土壤入渗模型,并利用数理统计理论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研究成果对研究土壤水分运动理论和指导农业地下灌溉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桐子营水电站工程的水土流失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桐子营水电站建设过程中道路、大坝、引水隧洞、厂房及土石科场等主要施工环节对水土流失的影响,阐述了水土流失的诸多危害,采用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对工程建设期造成的水土流失量预测分析,提出了水电站建设过程中防治水土流失应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09.
基于GIS与Geo-CA模型的半干旱区土壤盐碱化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盐碱化是半干旱地区土壤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利用地理元胞自动机对复杂系统时空动态演化过程具有较强的计算与模拟能力的特点,以吉林省西部盐碱化土地为研究区,在GIS的支持下系统分析了土壤盐碱化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建立了基于Geo-CA的土壤盐碱化动态模型,模拟了吉林省西部土地盐碱化发生发展的时空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110.
中国北方表土微团粒粒度分布及其对粉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梅凡民 《科学通报》2004,49(17):1776-1784
利用干筛筛析法测定了中国北方沙漠、戈壁、绿洲、干草原农垦区和草原牧区等代表性表土(沙质土、砾质沙土、砾质壤土、壤土和粉壤土等)的微团粒粒度分布. 组成表土微团粒粒度分布的对数正态群体分别为粉细沙、细沙、中沙、粗沙和极粗沙群体, 其平均的质量中值粒径分别为90, 210, 390, 600和980 mm, 平均的标准偏差分别为1.25, 1.40, 1.25, 1.35和1.25. 粉细沙、细沙、中沙、粗沙、砾质沙、砾质壤土、壤土等表土类型的微团粒粒度分布为这几个对数正态分布群体中的组合. 粉尘释放模型(DPM模型)模拟的结果显示: 表土微团粒粒度分布对粉尘释放通量存在显著影响, 细沙和粉细沙的粉尘释放通量最大, 中沙、砾质沙、砾质壤土、壤土、粉壤土次之, 粗沙的粉尘通量最小, 差值范围在101~103 mg·m-2·s-1左右; 中国北方沙漠(沙地)和片状流沙覆盖的农田的粉尘释放通量在101~104 mg· m-2·s-1之间, 而沙砾质戈壁、沙砾质化的农田和草原的粉尘释放通量在101~102 mg·m-2·s-1之间, 表明中国北方沙漠(沙地)和片状流沙覆盖的农田是粉尘释放的主要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