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27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土工格室坡面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性,其侵蚀过程与传统坡面有较大差异.本文采用变坡试验水槽,研究土工格室坡面在坡面流作用下的侵蚀规律.分析土工格室坡面流的流动特点及其与普通坡面流的差异,揭示了坡面侵蚀量随坡度、流量、切应力,以及绕流雷诺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坡面侵蚀量远小于无格室的坡面;坡面累计侵蚀量和绕流雷诺数之间呈良好的对数函数正相关关系;平均侵蚀率与坡度、流量、切应力之间均呈良好的幂函数正相关关系,且流量对坡面流侵蚀率的影响大于坡度,随着流量的增大土工格室坡面流侵蚀能力的增率增大.  相似文献   
42.
Three suborder soils in southwest China were adopted, namely Ustic Vertisol, Stagnic Anthrosol and Ustic Ferrosol, so as to carry out the basic 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is respectively, to design a dynamic measuring method for water stability of soil structure and conduct the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quality of the soil structur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 The water stability dynam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soil structure could well reflect the maintaining capability of the soil structure as time goes on. (2) The quality of several soil structures in southwest China was sequenced as follows: Stagnic Anthrosols 〉 Ustic Vertisols 〉 Ustic Ferrosols. (3) The water stability of soil structure is ver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apillary porosity and the clay particle (D 〈 0.002 mm) content (Co), but is ver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silt (D is 0.05-0.002 ram) content (Csc), and (4) The dynamic functional equation of the water stability of soil structure in southwest China was established, so that the water st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soil structures could be quantitatively expressed and the quality of different soil structures can be quantitatively compared from each other.  相似文献   
43.
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国内外土壤侵蚀模型的优缺点及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44.
一、基本情况 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西北黄土高原的北部边缘。全市包括9个旗、县、区,总土地面积17224km^2,总人口213万人。全市宏观地形由山地、丘陵、平原、沙丘及其它五种类型构成,境内分属两大水系,北部属内陆河流域,中南部属黄河流域,气候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355—450mm,年均气温4.8—7.2℃,森林覆盖率为18%。全市水土流失面积11375km^2,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66%,这里地形破碎、风蚀、水蚀十分严重,年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5000T/km^2.  相似文献   
45.
阐述了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现状和土地侵蚀面积在区域内各县乡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土壤侵蚀的动态变化情况,旨在引起有关部门关注,适时地开展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46.
综合RS与GIS方法的海南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87年海南植被类型图,1988年海南省土壤侵蚀图和1987年与1998年的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综合应用ERDAS和ARC/INFO软件分析了海南建省前后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并对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作为本区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标志的季雨林、雨林面积变化不大,自然生态环境质量由中部山区向外依次降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明显,人工植被大幅度增加,但天然植被面积呈现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47.
我国土壤侵蚀科学研究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回顾了我国土壤侵蚀科学研究的历史,基于对我国土壤侵蚀科学研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求分析,提出了今后我国土壤侵蚀研究应加强的研究领域,包括土壤侵蚀过程与机理,土壤侵蚀预报模型,土壤侵蚀环境效应评价,侵蚀灾害预警,重大工程及全球变化对侵蚀环境影响和土壤侵蚀研究新技术与方法等。  相似文献   
48.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是我国的头号环境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将GIS技术应用于水土保持领域,主要是将GIS与通用水土流失方程结合来估算坡面土壤侵蚀,方程中的作物管理因子(C)和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主要是基于中低分辨率影像来获得的;对于沟蚀,目前主要采用GPS测量或实地调查等方法进行小尺度上的研究,对于大尺度范围上的研究甚少。针对上述两个问题,将高分辨率影像Quickbird与GIS相结合,探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在水土流失定量评价中的应用,提出新的计算C、P因子的方法,较大地提高了C、P因子的准确度;同时,获得了研究区的侵蚀沟密度空间分布图,探讨了依据侵蚀沟密度空间分布图可以进行的相关工作。这都将为水土流失定量评价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9.
黑龙江省低山丘陵区土壤贫瘠,农业生产活动剧烈,加之降雨多以夏季暴雨为主,造成了严重的土壤侵蚀现象。通过对宾县三岔河小流域7个试验小区径流和产沙观测资料的分析,总结得出不同水保措施下的水土保持效益,为合理安排耕作方式提供参考。图1,表2,参16。  相似文献   
50.
基于GIS和USLE的下庄小流域土壤侵蚀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USLE)相结合进行流域土壤侵蚀量的预测和估算.以福建省九龙江典型小流域下庄为研究区域,在桌面GIS软件MapInfo和ArcView的支持下,建立流域的空间数据库,利用GIS的栅格数据空间分析功能,将小流域空间离散化为10 m×10 m的栅格,根据合适的USLE因子算法生成各因子栅格图,借助GIS图形运算,实现了下庄小流域的土壤侵蚀量估算和土壤侵蚀关键源区的标识,进一步利用GIS和USLE结合对小流域进行土壤侵蚀控制措施的模拟,为下庄小流域土地利用和水土保持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下庄小流域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2 541.66 t/km2.a,土壤侵蚀强度属中度,强度侵蚀以上区域占流域面积的11.17%.在模拟实施控制管理措施后,小流域土壤侵蚀模数降为1 570.89 t/km2.a,土壤侵蚀强度属轻度,强度侵蚀以上区域降为3.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