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2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71篇
系统科学   203篇
丛书文集   239篇
教育与普及   1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52篇
现状及发展   26篇
综合类   515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50篇
  2020年   127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126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329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418篇
  2008年   540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198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岩溶作用强度及其碳汇效应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章程 《科学通报》2011,56(26):2174-2180
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岩溶作用研究不仅关系到区域岩溶碳汇估算, 也关系到岩溶区陆地碳源/汇的准确评估. 利用标准溶蚀试片法研究了2 个典型岩溶动力系统内3 个岩溶泉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土下溶蚀速率. 结果表明, 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土下溶蚀速率差异较明显, 耕地、灌丛、次生林、草地、原始林平均值分别为4.02, 7.0, 40.0, 20.0 和63.5 t km-2 a-1. 因此, 在进行区域尺度岩溶作用碳汇估算时, 除了考虑气候、水文、地质等条件外, 还必须考虑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 植被的正向演替对岩溶碳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原始林地土下岩溶作用碳汇量是次生林地的3 倍, 灌丛的9 倍, 也就是说, 从耕地或灌丛演化到次生林地, 由岩溶作用产生的碳汇可提高5.71~7.02 t km-2 a-1, 若演化到原始林地则达24.86~26.17 t km-2 a-1. 岩溶区地表森林系统的增汇过程发生的同时, 地下也同步发生着类似的增汇过程.  相似文献   
172.
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中等排放情景SRESA1B下的气候模式输出结果,本文研究了南亚和东亚夏季风对未来海陆增温的不同响应.分析表明,虽然未来青藏高原(TP)近地面增暖快于同高度的热带印度洋(TIO)和西太平洋(NWP)地区,但在对流层中高层,TP-TIO和TP-NWP地区的陆海热力差异都将减弱.在从年代际到长期变化的时间尺度,南亚夏季风环流主要与TP-TIO高层热力差异变化一致,而东亚夏季风环流则与TP-NWP地区低层热力差异变化联系更明显.而在年际时间尺度,南亚和东亚夏季风都与高层热力差异变化的相关更显著一些.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全球变暖导致的水汽增加及云量的变化可能引起高原和海洋上空出现增强的变暖,未来这些地区的温度变化在垂直结构上出现不均匀分布.由于最大的变暖中心都出现在海洋上,TP-TIO所在纬度带以及TP-NWP所在经度带的热力差异在高层出现负变化中心,高原高层的热力作用减弱.但在低层,由于高原陆地的增温,高原低层的热力作用仍然大于周围海洋.因此,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亚洲地区热力状况的不同影响因子可能引起对流层高低层变暖分布的不一致,而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则可能体现了人为因子和气候系统内...  相似文献   
173.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对城市大气边界层特征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ENVI和IDL,GIS以及上海市航片,将ARW-WRF中尺度模式中的下垫面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中上海市部分做了修正:对照模式中24种土地类型分类,将原本定义为农作物耕地和草场,草地,灌木丛,以及沙土和淤泥的部分,根据实际情况改为城区和在建城区,扩大了城市的范围,获取城市建筑物高度信息以得到更精确地粗糙度数据,使其与实...  相似文献   
174.
根据北川河流域2000年ETM+、1994年和2007年TM共三期遥感影像数据,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明确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和方向,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并进行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景观格局分析.结果显示:该流域土地利用以草地和耕地为主,1994-2007年耕地大面积减少,主要转化为草地和林地;耕地和未利用地朝着规模缩小的方向发展,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朝着规模增加的方向发展,草地变化缓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各种景观的多样性、破碎度、优势度和分离度发生了不均匀较为复杂的变化,各种景观形态的复杂程度排序为: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水域>耕地.  相似文献   
175.
太空诱变宫颈癌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搭载于“神舟四号”飞船飞行返地后的宫颈癌Caski细胞进行单克隆化,筛选出生长速度快于对照组、编号为44F10的细胞克隆,G1期细胞减少,S期细胞增多,成瘤能力增强;编号为48A9的细胞克隆细胞学行为与之相反,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为了解太空诱变肿瘤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的机制,从分子水平入手研究经太空诱变的宫颈癌细胞和地面对照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应用含2747个人类肿瘤相关基因的Oligo双通道芯片研究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抽提44F10、48A9组和地面对照细胞的总RNA,逆转录cDNA并标记探针。将实验组和对照组cDNA探针混合,分别与同一张芯片杂交后,用不同的波长扫描荧光强度,从而筛选出差异基因。44F10组有16个基因呈现差异表达,48A9组有36个基因呈现差异表达。差异性表达主要涉及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周期调控和信号转导的基因。促进细胞增殖的基因在44F10组中表达上调,而在48A9组中限制细胞增殖的基因表达上调。研究表明,太空诱变宫颈癌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导致了细胞生物学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6.
选取了上海环城绿带中30个水体,以现场实测数据和解译的缓冲区土地利用类型为基础,综合运用马尔科夫转移矩阵和相关性分析,揭示了环城绿带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其与水质的响应关系.结果显示:绿带水体历年以Ⅳ类—劣Ⅴ类为主,劣Ⅴ类水体占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缓冲区内以建设用地、林地和草地为主,三者合计占比约84.37%;以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77.
自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在计算机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处于后发追赶并逐步向国际技术前沿靠近的状态,并在人工智能技术部分子领域中实现了由跟随者到并行领先的跨越,基本完成了技术追赶过程.为从技术阶段化演变规律中剖析这一过程,本文基于双S曲线方法及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相关指标,从技术生命周期视角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进行阶段划分,以...  相似文献   
178.
以1990-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对国内外碳密度研究结果修正后运用InVEST模型Carbon模块估算太行山区的碳储量,划分碳密度在海拔、坡度、坡向、植被覆盖度和降水量上的变化梯度,并分析碳储量和碳密度在各梯度的变化规律和趋势,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对碳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碳储量和平均碳密度先增后减,...  相似文献   
179.
蔡丽明 《广东科技》2007,(10):80-8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新会计制度和准则的颁布与执行,税收体制的日趋完善,税法与会计制度的矛盾愈发突出,有必要对财税差异处理出台明细规定或指南.本文对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的会计处理和相关税收规定及差异进行分析,以期能抛砖引玉,共同对财税分离形成系统解读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0.
陈艺晏  任华  杨小林 《河南科技》2022,(19):110-116
本研究以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科技创新基础、科技创新投入和创新成果产出3个方面出发,来构建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模型并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来分析2010—2020年河南省18个地市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变化特征,并通过障碍度模型来揭示不同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20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差异明显,其中,郑州、洛阳、新乡和焦作等地级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周口、信阳和商丘等地级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排名靠后,整体呈“以郑州为中心向外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布;(2)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呈现出一定程度的空间正相关性,其中郑州、洛阳和焦作是河南省科技创新能力的“高-高”集聚区;(3)对不同城市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阻碍因素分析可知,加强政府相关经费投入是郑州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而其他城市应重点解决创新平台建设及创新人才数量和专利相关成果产出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