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6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从中国南方地表广泛分布的天然沥青、油气苗的产出特征、水化学性质及沥青演化阶段入手,结合区域构造、热作用、保存条件与区内已知的油气田对比剖析,对除四川盆地已知油气田以外的中古生界地层裸露区的断拗进行保存条件及地覆构造研究,结果表明:寻找保存条件相对较好,热作用适中的地带进行勘探,可能发现断层圈闭、断高、生物礁气藏以及新生界构造造成岩性圈闭的次生气藏等;在那些保存条件好的地带,可能发现断层圈闭及潜伏生物礁气藏;但在广泛古生界地层裸露区,特别是碳酸岩发育的地带,普遍见天然沥青、油气苗及张性断裂,是找油气的不利区域。  相似文献   
52.
圈闭地质评价是进行油气资源评价的核心工作。为了克服常规含油气性及其优劣程度评价过程中许多定性因素带来的诸多不便,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把“亦此亦彼”中间过度的模糊概念用数学方法来处理,并对圈闭含油气性及其优劣程度进行定量分析评价,充分体现了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在圈闭地质评价中的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53.
合成地震记录是石油勘探开发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联系地震资料和测井资料的桥梁,是构造解释和岩性储层地震解释的基础。通过合成地震记录将地质层位标定到地震剖面上,在井资料与地震资料之间建立准确的对应关系。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合成地震记录的正演方法,应用这一方法对地震记录对比分析可以明确地震波形的地质意义,确定含油砂层空间展布,预测圈闭的有效面积。  相似文献   
54.
张明学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673-675,682
依据最新处理的三维地震资料,对长春岭地区的反转构造展开了精细研究.根据该区的构造特征,识别出断层式反转构造和褶皱式反转构造两种典型的正反转构造类型,并进一步研究了反转构造对油气聚集的作用.认为长春岭地区的反转构造形成了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圈闭.同时,该区内反转构造具有十分有利的成藏条件.因此,开展长春岭地区反转构造的研究,对于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5.
埕南断裂带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和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但该带断裂系统破碎复杂,断块成藏规律研究难度大.为此,通过充分运用创新新技术开展低序级断层识别、断块精细解剖以及断块成藏规律分析方面的研究.以基础资料为基础,以该带复杂断块成藏区域为载体,针对低序级断层识别难度大的问题,采用相干属性与倾角属性相融合技术识别低序级断层;针...  相似文献   
56.
荣兴屯构造带断裂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荣兴屯构造带油气分布深受断裂系统影响致使其分布规律不清楚。为揭示荣兴屯断裂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
义,通过地震剖面、构造图和平衡剖面等厘定了断裂的级别、性质和空间组合特征。研究表明,本区断裂的性质、特征
及演化极为复杂,平面上可划分为北东向主级断裂和北西向次级断裂,纵向上依次发育了沙三期伸展断裂、东营期走
滑断裂及馆陶期压缩断裂,3 种不同性质的断裂系统在纵向上叠加后构成了本区复杂的断裂体系。这种复杂断裂体系
深刻影响到油气藏形成、分布与调整等诸多方面,具体表现为其差异活动导致了凸凹相间的基本构造格局与油气藏的
形成,控制了烃源、各类圈闭以及火山岩-砂岩-泥岩三元储集结构的发育,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和重要找油线索,
大部分油气藏依附于各级断裂及其相关构造。  相似文献   
57.
渤西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特征及形成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渤西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发育特征,利用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及钻井资料,通过地震切片、方差体切片、断层活动速率等技术方法,重点从断裂几何学特征、性质及样式、运动学特征、构造演化动力学背景等方面对渤西新生代断裂体系发育特征进行了精细刻画。结果表明:研究区断裂发育存在北东、北西和近东西向三个优势方向,早期(古近纪)以发育张性断裂为主,后期叠加走滑作用,使得断裂复杂化;渤西地区新生代断裂体系演化经历了古新世-早始新世末的初始伸展、始新世中晚期强烈伸展、晚始新-早渐新世弱拉张-弱张扭、中-晚渐新世张扭-走滑、上新世至今强走滑等五个阶段。渤西地区新生代多期次、多阶段、不同性质复杂断裂体系是受区域应力场、沙垒田古隆起、基底先存断裂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8.
为了解平庄盆地烃源岩的赋存特征,结合地质勘查资料,根据沉积学、地球化学理论,分析了该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结果表明,平庄盆地内发育有三套烃源岩,分别归属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前两者是构成盆地的主要烃源岩;烃源岩主要形成于半深湖一深湖,部分形成于浅湖、闭塞湖湾及湖沼,其类型以暗色泥岩、油页岩、泥质白云岩等为主;盆地生储盖组合以侧变式为主,油气的圈闭类型主要为断背斜。该结果为平庄盆地的基础地质研究及石油地质勘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9.
中国东部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层序的构成样式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选取我国东部跨不同古构造、古气候和古地理单元的多个陆相断陷盆地,如济阳凹陷、南阳和泌阳凹陷、南堡凹陷、歧口凹陷、江汉盆地、东濮凹陷、百色盆地和苏北盆地等,以层序界面和层序单元的精细划分为基础,对古近系-新近系的构造地层格架和层序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犁式断坳型和陡倾式断坳型2种类型层序地层格架和断坡带型、弯折带型、枢纽带型(或斜坡型)3种典型的层序构成样式。不同级次的构造控制着层序的发育和层序样式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储集体展布和烃源岩潜力具有重要预测功能的层序地层模式,从而为我国东部具有地域及地质特色的陆相含油气盆地内隐蔽油气藏的寻找和评价提供了一套新的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60.
运用矿物学、钻测井资料和地震信息,分析了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南斜坡古近系Es2/Es3之间Ⅱ级不整合样式及油气运聚特征.结果表明:渤南洼陷南斜坡古近系Es2/Es3不整合为无黏土层结构,根据不整合上下地层产状和岩性叠置关系,可形成4种不整合组构样式.不整合组构样式平面分布规律控制了油气呈线性运移、局部富集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