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23篇
丛书文集   92篇
教育与普及   9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8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9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中国现代文学历史,对于我们已成为遥远的过去,历史的时针不容反拨。它不可能为我们重演一遍,如何考察,了解过往的文学历史?我们以为莫过于翻阅当时文学期刊,当年,那些主张各别、风格各异的刊物,犹如一股股浪头,此起彼伏,有力地推动着中国现代文学潮流滚滚向前,这些刊物是历史的原始存在,它生动地记录着以往的事迹,那里飞动着时代风云。  相似文献   
52.
当下女性小说已成为一道醒目的文学景观,大多都有自成一家的故事模式,不管作家本人是否首肯,这已经成为一种文学事实。种种模式又有一个共同的指向:女性小说不是不谈爱情,而是爱情缺席;她们也未见得乐于对镜独坐,而是无人欣赏与喝彩。这不约而同的指向意味着一种群体规模的觉醒和群体觉醒的规模。尽管在启蒙意义上仍然未能指点迷津,毕竟,这是女性主体意识的立场和姿态,基于此的所有吁求与探求都使女性意识在文学表现中获具了更为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53.
悲秋意识是构成中国古代文人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层面,其核心是生命现象与自然运行的双向同构感应。悲秋意识与中国抒情文学有着不解之缘,二者的结合,密切了自然与人的关系,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化心态。悲秋意识对中国抒情文学的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决定了悲秋主题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4.
杏花,是花之一种。在百花之中,它虽没有牡丹的富贵,梅花的清高,菊花的幽雅,但也还是别有一番风味。它有着姣容嬗变的色彩,有着沁人心脾的清香,有着生动活泼的姿态。同时由于时代的发展,历史的积淀,它更被人们赋予了特定的寓意。而本文则将从色、香、姿、韵四个方面来具体论述杏花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55.
20世纪中国文学十分幸运地发生、发展在一个现代传播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影,是现代传播的一种形式.在过去的近百年的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中有许多的文学作品借助电影这一现代传播的形式得以广泛传播,经久不衰;电影也从20世纪中国文学的宝库中汲取了丰富的创作源泉.近百年来,它们互生互长,共同繁荣,结出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56.
从接受理论看文学翻译标准的多元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接受理论观照文学翻译过程,发现无论在理解还是转换阶段,译者的主观创造都不可避免,从而指出以原文为依归的单一翻译标准是不现实的,文学翻译标准必然是多元性的.  相似文献   
57.
读者批评是十七年文学中的一种特殊的现象,对读者的身份的定义必须结合当时的具体语境来考察,它是一个被界定和描述的概念.本文试图从这两个层面对读者身份概念的梳理入手,探讨读者在十七年文学批评中的实际功能,因为其既限制严格又宽泛多义的独特身份,使得读者在作为权威的延伸的同时,往往又成为文艺界决策者们用来规范文学的力量而被使用,虽然时代的更易也不能改变这种尴尬的处境。  相似文献   
58.
人们早已普遍认识到苏轼的文学创作给后世寂寞的文人所带来的长时间欣喜,然而,学术界却并未像我们认识苏轼的文学成就一样去正确估价其丰富而深刻的创作思想,他所提供的原创性文艺理论资源也未得到有效利用。这种状况,无论对于苏轼本人抑或对于后世读者,都是不公正的。从现代写作学的角度观察,不难发现,苏轼在其一系列诗词文章特别是与友人的往来书信中,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他的文艺创作思想。主要包括作家修养论、创作目的论、艺术构思论、文本和谐论、作品风格论。  相似文献   
59.
本文通过对歌剧《托斯卡》的深入研究,认为普契尼音乐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他的人文主义精神与民主主义思想在歌剧创作上的具体体现,并成为了普契尼艺术创作道路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0.
邺下文学集团时期,文学成为集团内部文人宴集、游览等交际活动的主体和特色。主要表现为:文学不仅成为集团内部文人活动的重要成果与价值体现,而且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彰显出同步发展的趋势,文人文学创作的群体性特征也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