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23篇
丛书文集   92篇
教育与普及   9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8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90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230篇
  2012年   246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315篇
  2009年   305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180篇
  2001年   203篇
  2000年   122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7篇
  1987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但稚嫩柔弱的孩子要想通过儿童文学之门,变为堂堂正正的硬汉,也得在拥抱危难、感受不幸之时一步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四首》是近代军旅诗的代表作,其诗批评了当时诗坛的靡靡之风,赞扬了陆游诗中描述从军之乐的豪情壮乐,同时借古抒怀,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但终不沉默的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文学思想史的兴起还是晚近的事物,所以这一学科目前仍然面对一些尚未解决而又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例如何渭文学思想史?文学思想史从发生学上是如何产生的?文学思想史与社会政治思想史、哲学思想史以及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史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它最基本的特点是什么?文章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一旦按游牧民族的兴趣与要求去发展,一种新的、有生命力的文学形式便产生了。这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词的产生,就是体现这一规律的典范表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文学运动从其起步伊始,就先天发育不良。它不仅没有自己独立的哲学思想体系,同时也缺乏文学自然进化的历史传承关系。学术研究是研究主体的个体自由行为,学术思想的多元化是学术研究繁荣昌盛的根本保障。强调研究过程与成果的形式规范仍是枝节,有价值的问题还是首要的,如果借规范以巩固、强化话语权力,最终形成了学术研究的外强中干局面,则有害于学科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许敏 《科技信息》2006,(10):452
巴尔蒂斯在现代主义、抽象画风盛行的二十世纪,坚持古典的具象画风,这和他本人所处人文环境、自身经历及个人爱好的影响是分不开的。他的绘画风格深受文学、东方文化的影响,产生一种超越时间之上的扑朔迷离的神秘色彩,为世人所瞩目。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存在方式是指文学赖以存在的整体结构。通过对文学创作活动(事件)、文学接受活动(事件)的现象学描述,建构了文学的存在方式———文学存在的四维整体结构和文学存在之主体间的交流结构,后两者共同组建着文学的存在整体。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知识分子民间立场、民间文化形态、民间审美形态、民间隐形结构等一系列学术范畴的建立,突破了文学史叙述在知识分子/政治意识形态、传统/现代等二元结构上的局限,拓展了文学研究的多维文化空间.  相似文献   
19.
现代派文学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然而它的出现不是突如其来的。从现代文学派的美丑观念、英雄观念和战争观念看,现代派文学有时代发展的足迹,它是从文学史上审美观念继承、发展、演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无论作为一个术语还是一门学科,“文学批评史”都是舶来品,这导致了西方文学观念、批评方法和书写体例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编撰的决定性影响。已有的批评史著作和教材,无论是通史、断代史,还是分体史,大体上是以西释中,在西方文论的理论框架内排比中国文论的材料。这就潜伏着危机:中西文化观念的异质性使得阐释深入不下去,众多论著在同一层次上作重复研究。有学者说,“如果我们还承认批评(本身)是文学经验的触角,并将之看作是一种与探索文学经验有关的、既表现思想又体现乐趣的活动,那么批评史就不应仅仅是一种枯燥无味的编年史或者罗列批评家及其经典著作与言论的‘光荣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