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5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339篇
系统科学   534篇
丛书文集   122篇
教育与普及   6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20篇
综合类   378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33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87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74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8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以国家助学金分配为背景,选取751名大学生为被试对象,采用情境故事办法研究人际关系、德行表现对无偿资助分配法则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偿资助的分配主要按需求法则进行,但在分配过程中将受到个体德行表现和人际关系的影响。其中德行表现的影响较为稳定,而人际关系更多是在需求线索不明确或需求状况一致的情形下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62.
梅珍旗 《曲靖师专学报》2000,19(1):29-32,36
本文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分配论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分配论(李嘉图、马歇尔等分配论)的价值论基础及其基本观点,并对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方式进行了深入的理解,这对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3.
多种用工的存在,一方面满足了施工企业的用工需要,有利于企业按市场方式配置人力资源,降低人工成本;另一方面,在多种用工混岗作业的情况下,因职工身份不同、分配方式不同引起的同工不同酬矛盾也日益突出,严重挫伤了职工的劳动积极性。因此,探索多种用工形式下的按绩效分配收入的方式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964.
多波次攻击是现代空袭中的重要作战模式,而多波次对地攻击的火力分配问题属于有序组合优化问题,至今尚无有效算法.针对一类多波次对地攻击火力分配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单亲遗传算法,该算法不采用交叉算子,而代之以换位算子,但保持了交叉算子的进化功能.通过对仿真实例的分析表明,该算法与标准遗传算法相比更加有效和简便.  相似文献   
965.
提出一种改进的用于 DMT- ADSL系统的比特分配方案 .理论分析与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 ,该方案不仅降低了运算复杂度 ,而且与其它算法的性能几乎相等 .  相似文献   
966.
收入分配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收入分配的公正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正确认识和分析社会分配不公,并使之消除,首先要对社会分配不公的内涵进行科学的界定,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社会分配不公的表现及成因,最终找到解决社会分配不公的对策,以使社会分配更加公平、合理.这不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而且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967.
“保证城市居民生活用水是头等大事,定州电厂用水也要坚决保证,首都用水更是要保证。”多年来,水资源分配和水权问题在河北省集中爆发。重旱之年,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里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968.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尽管占主体地位的所有制形式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存在的多种形式,同时还由于除公有制外存在着大量的非公有制的其他所有制形式,因而按生产要素分配也就成为必然的了。这不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而且也不是对社会公平的一中否定。  相似文献   
969.
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是要利用学校有限的办学资源,通过政策导向,促进人与事的有机结合,人与岗位的合理配置。选择适合的分配模式来进行改革,是关系到进一步调动教职工积极性,达到提高办学效益,增强办学活力的根本保障。简要阐述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中分配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970.
如何看待高校毕业生分配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人类进入本世纪50年代之后,高等教育在全世界有一个大的发展。不过即使到现在,高等教育最发达的美国,大学入学率仅占58%,目前总人口中每万人有大学生542人。至于发展中国家,则远远低于这个数字,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在人群中还是少数。但有人著文认为:"战后不少国家受人力资本理论的影响,曾自信地认为增加知识能力特别是中等和高等教育毕业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断增长的经济对教育系统所能提供的人力资源继续保持一种不衰的需求。但在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就开始出现了人类有史以来少有的教育过剩现象,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