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5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316篇
系统科学   50篇
丛书文集   380篇
教育与普及   294篇
理论与方法论   56篇
现状及发展   90篇
综合类   10033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209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201篇
  2018年   109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99篇
  2015年   304篇
  2014年   486篇
  2013年   401篇
  2012年   456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528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546篇
  2006年   415篇
  2005年   412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403篇
  2002年   421篇
  2001年   417篇
  2000年   345篇
  1999年   278篇
  1998年   288篇
  1997年   257篇
  1996年   300篇
  1995年   244篇
  1994年   207篇
  1993年   146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117篇
  1988年   62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1.
采用天然露头岩心进行驱油物理模拟,研究三元复合体系在地层中不同运移距离下的界面张力以及化学剂损失规律。结果表明:二类油层中复合体系的各组分损失严重,表面活性剂在运移前20%距离后即损失了80%,此时碱、聚合物的损失率也达到23%和12%;复合体系运移全程距离后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的损失率分别达到了92%、42.8%和31%,损失量都较为显著。复合体系的化学剂主要损失在注入井附近地层中,且这部分损失主要为"无效损耗",对采收率的贡献值有限。化学剂的损失导致复合驱的驱油效果也逐步降低。复合体系的超低界面张力实际的有效作用距离仅为前20%距离,因而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十分有限,而对20%井距之后的水驱残余油的进一步启动则是三元复合驱发展的潜力方向。  相似文献   
912.
中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梨树断陷区块在营城组、沙河组、火石岭地层可钻性差、岩性较致密、局部含砾严重,并且沙河子组局部层位岩石硬度达到7级,采用常规钻井技术,存在的问题牙轮钻头效率低,寿命短;各种型号PDC钻头试用后效果不理想,通过采用旋冲钻井技术平均机械钻速提高了3.25倍;钻井周期缩短,钻井综合成本大大降低。旋冲钻井技术是在常规旋转钻井的基础上,在钻头上方连接液动射流式冲击器,在常规旋转破岩的同时,冲击器内的冲锤对钻头施加高频冲击,通过冲击作用对钻头齿下岩石造成强应力集中,使岩石塑性降低,脆性增加,并迅速产生脆性破坏坑力,提高了破岩效率。  相似文献   
913.
钻井过程中,当钻遇大段岩盐层、盐膏层等地层时,若使用传统的分散钻井液,会有大量无机盐溶解在钻井液中,导致钻井液的粘度、切力升高,滤失量增大。同时会造成井径扩大,给继续钻进带来困难。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往的科研人员采取了在钻井液中加入盐和分散剂的方法,使钻井液具有更强的抗盐能力和抑制能力。但低固相盐水钻井液经常被污染物侵入导致性能变差,该文针对目前大庆油田区域特点,对钻井液体系抗污染性能进行了评价。分别评价了低固相盐水钻井液的抗坂土、抗钻屑及抗钙侵性能。  相似文献   
914.
液压支架是现代大型自动化煤矿工作面所采用的主要支护设备。它在工作面为作业工人及采煤机、刮板输送机提供一个安全的工作空间。在我国煤矿企业,井下综采工作面普遍采用液压支架进行支护。在我国北方,井上露天存放的液压支架在防冻期前必须完成各立柱及千斤顶的排液工作,以防止液压设备被冻坏。液压支架立柱排液是一项耗时、费力、效率低下、非常危险的工作。煤矿综采液压支架立柱快速排液法是一项致力于打破传统立柱排液工艺,寻求更科学、更高效、更安全的立柱排液方法的探索性科技创新。希望对我国煤炭行业具有参考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15.
气藏在开采过程中,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和地层压力的下降,生产中往往伴随着边底水、凝析油的侵入,这对天然气的开采危害很大,轻则使产气量降低,重则导致井筒积液、水淹停喷.该文通过对X-16井的实际带液能力及储量的分析计算,知道怎样判别气井积液,在气井初期积液可依靠自身能量能够满足正常带液生产,但随着气藏能量的下降,带液效果不佳,需要外在措施来满足排液采气需要,通过计算该井剩余储量来评估采取措施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16.
针对苏里格区块油气田在固井过程中面临CO_2酸性气体腐蚀的难题,在分析CO_2对水泥石的腐蚀机理基础之上,设计并合成出一种水溶性树脂(WSR),将其作为一种新型防腐蚀剂以期达到提高固井水泥石抗腐蚀性能的目的。表征结果表明WSR具有酸性环境响应特性,即可在酸性环境下可形成一种连续立体网络结构;腐蚀性能评价结果表明:WSR对水泥浆基本性能无不利影响;相对于活性硅质材料,WSR可以使水泥石的腐蚀深度、力学性能衰退和微观结构破坏程度明显减小;经CO_2腐蚀35 d后,WSR水泥石腐蚀深度增加14. 60%,抗压强度衰退6. 65%,渗透率降低9. 63%,总孔隙率降低16. 31%; SEM表征WSR在遇酸水泥石表面形成一层明显的连续分布膜状物质,此膜状物质效避免了酸性介质对氢氧化钙(CH)和硅酸钙凝胶(C—S—H)的腐蚀破坏,保持了水泥石微观结构的完整性,近而提高固井水泥石的抗CO_2腐蚀性能;此外,膜状物质"屏蔽层"还可抑制酸性腐蚀介质与水泥石的脱钙反应及减缓对水泥石的淋滤冲刷作用。  相似文献   
917.
针对土层锚杆在拉拔荷载作用下的轴向变形问题,考虑锚杆周边土体变形与锚-土界面剪切的耦合作用,建立了表征锚杆锚固体荷载传递机理的有限差分物理模型。通过数值编程求解该模型,获得了不同拉拔荷载水平下的锚杆轴向变形和土体剪切变形的解答,从而明确了锚固体在拉拔过程中荷载变形曲线和沿杆体长度方向的轴力分布规律。方法与荷载传递方法和剪切位移法等对某实际工程中灌浆锚杆案例进行分析,将各方法所获解答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土体变形与界面剪切耦合的模型可以获得与实测数据更为吻合的荷载位移曲线和轴力分布,验证了该模型的优越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918.
液体磁性磨具对小孔的光整加工是一种新型的精密加工方法,磨具的稳定性对于保存和加工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提升液体磁性磨具的稳定性,提出了利用黄原胶改性固体颗粒的方法,制备了若干种不同配比的以黄原胶为活性剂改性固体颗粒的液体磁性磨具,测量其沉降率及黏度,观察固相颗粒的微观形貌。并对单个固相颗粒进行受力分析,从微观角度讨论活性剂的添加量对磨具稳定性的影响。加入黄原胶,磨具的稳定性提升,加工实验后的小孔的粗糙度有一定的降低。研究成果对液体磁性磨具的配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19.
聚表剂类型及浓度对乳状液稳定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聚表剂类型及浓度对乳状液稳定动力学的影响,通过室内实验评价了Ⅰ型、Ⅱ型和Ⅲ型聚表剂对乳状液稳定动力学参数、ζ电位、界面剪切黏度、界面剪切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聚表剂分子在油水界面吸附后形成稳定界面膜,带电荷官能团形成双电层,乳状液稳定性增强,聚表剂浓度越大,乳状液稳定性越强;受各类型聚表剂改变ζ电位和界面特性的综合作用,依据C_(A60)、h_c、W_(1/23)个稳定动力学参数得出:聚表剂类型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的强弱顺序为Ⅲ型Ⅱ型Ⅰ型。  相似文献   
920.
天津市地下工程施工主要集中在粉土层处,这类土层极易随地下水的流失而流失,在该类地区的地下结构在施工及运营期间也易出现渗漏现象.其中土体的工程性质与渗透特性是这种渗流侵蚀灾害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很有必要对天津粉土的工程性质,尤其是渗透特性进行标定.为确定天津地下承压含水层中粉土的渗透特性,首先开展室内试验研究,适当地加工改造《土工试验方法标准》中规定的标准试验仪器,通过比重试验、颗粒分析试验、液塑限试验对天津粉土进行比重、级配、液塑限等基本参数进行标定,详细汇总整理各个试验数据,应用相关公式及数据处理方法对大量试验数据展开分析得出试验结果;然后通过常水头渗透试验与变水头渗透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粉土渗透系数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天津粉土的渗透系数随孔隙率的增大呈现增大的趋势,随时间的增长而减小且最终趋于稳定.从天津粉土的土体特性出发,将既无法传递净水压,也不能产生渗流的由结合水占领的无效孔隙排除,剩下的孔隙比定义为有效孔隙比.利用有效孔隙比的概念对经典的太沙基渗流理论进行修正,提出了适用于天津粉土的渗透系数估算公式.该公式能很好地计算天津粉土的渗透系数,可为天津市承压含水层中地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