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42篇
教育与普及   7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1篇
综合类   147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本文系统梳理了自魏晋以来注家对庄子“逍遥游”和小大之辩关系的阐释,分析了《逍遥游》一文是如何从小大之辩来论述逍遥之境的,并且结合《齐物论》和《秋水》中关于小和大关系的论述,得出了庄子的小大之辩存在两个层次的意义:在表层上,庄子是承认小和大之间的区别的;而在本质的层面,庄子认为小和大是一致的,并不存在所谓崇大抑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12.
探讨孟荀对辩论的态度、内容、方法等问题,指出孟子的"不得已之辩"和荀子的"君子必辩",对孔子"君子无所争"的主张有所超越。孟荀辩论观是儒家在表达形式上的对外响应,包含着儒家思想的深化发展。孟荀辩论观的差异在于,孟子虽然使用辩论方法,却没有把辩论作为探讨对象。荀子则不但使用辩论方法,还探讨辩论自身的相关问题。通过孟荀辩论观的比较,指出儒家思想若要继续发展,应通过辩论厘清内部理论纠葛,因应外在哲学理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213.
科斯定理对当代法学的影响无疑是十分深远的,它使传统规范法学的公平与正义价值显得虚幻了.同时,它强调必须从总体的和边际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的方法论又使我们仿佛找到了构建当代法律制度的至善之道.  相似文献   
214.
康健 《科技智囊》2006,(12):54-65
皇帝,是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是政教合一的领袖。皇帝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皇帝”这个名称,在中国,是秦始皇最先确定,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  相似文献   
215.
讨论儒家文艺思想的文章可谓汗牛充栋,但从发扬其优良传统的时代要求出发,似乎还有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试图换一个新的视角,从艺术哲学的角度,对先秦儒家的天人观、诗教说和审美原则作一些阐释和评判。  相似文献   
216.
李德裕是唐中后期杰出的政治家,历仕宪穆敬文武五朝,武宗任为宰相,君相合璧,开创会昌新政局,唐室几至中兴。长期以来李德裕多受贬抑,今还其应有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17.
本文指出:共产党人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实质上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模式是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简单重复,而是事物发展在高级阶段上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自己的特殊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18.
乌兰布通之战是一场胜负未明的战争。此战清军伤亡多于准噶尔军,而且在形势对清军有利的情况下,致使噶尔丹逃逸,失去一举歼灭的机会,导致康熙三次亲征,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219.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欲望。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存在很多弊端,尤其是给人以枯燥、抽象的感觉,怎么摆脱这样不利的课堂局面?本文从实际出发,阐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激趣艺术。  相似文献   
220.
“经”、“史”之别是王闿运《春秋》学的一个基本概念。他认定《春秋》及《公羊传》、《梁传》是“经”不是“史”,在“义”不在“事”,而《左传》为记事之书。在此前提下,王运展开了对《春秋》学的研究,沿着公羊家之“义例”解经风格,努力阐释经典之微言大义,以达通经致用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