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09篇 |
免费 | 154篇 |
国内免费 | 81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0篇 |
丛书文集 | 174篇 |
教育与普及 | 95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88篇 |
现状及发展 | 9篇 |
综合类 | 37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3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86篇 |
2021年 | 79篇 |
2020年 | 97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51篇 |
2016年 | 58篇 |
2015年 | 135篇 |
2014年 | 288篇 |
2013年 | 207篇 |
2012年 | 234篇 |
2011年 | 277篇 |
2010年 | 283篇 |
2009年 | 248篇 |
2008年 | 355篇 |
2007年 | 248篇 |
2006年 | 176篇 |
2005年 | 155篇 |
2004年 | 121篇 |
2003年 | 93篇 |
2002年 | 124篇 |
2001年 | 112篇 |
2000年 | 88篇 |
1999年 | 52篇 |
1998年 | 58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23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7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4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192.
人类语言不同,但思想是相通的。古中国的“道”与“古希腊的“逻各斯”有着相同的内涵。海德格尔将语言还原为逻各斯最初的意义,从而与两千多年前老子对言道的看法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93.
《御览诗》和《极玄集》分别编成于宪宗元和后期和宗开成初年。前喜尚轻艳,追摹齐梁;后推崇清雅,回归大历。不同的风格特征、相异的审美追求,清晰地透视出中晚唐之际士人心态的变化及诗风衍变的动态历程,在唐诗发展史上极具座标意义。 相似文献
194.
《御览诗》和《极玄集》分别编成于宪宗元和后期和文宗开成初年。前者喜尚轻艳,追摹齐梁;后者推崇清雅,回归大历。不同的风格特征、相异的审美追求,清晰地透现出中晚唐之际士人心态的变化及诗风衍变的动态历程,在唐诗发展史上极具座标意义。 相似文献
195.
阐述了翁方纲的生平与学术成就。认为翁方纲的“肌理说”及其在创作上的反映是:(1)对王士祯“神韵”的批判及牵制;(2)以“理”和学问为基础的诗学;(3)学术诗:以考据为诗。最后,提出了关于翁方纲的诗学及“学术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6.
针对老年洗浴时易发生的滑倒、晕厥危险,以及洗浴设施使用不舒适的现象,从人因工程的角度,研究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设计了为老年人提供安全保护和舒适体验的洗浴辅助设施、洗浴环境,探讨为老年提供更多关怀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7.
诗歌作为音韵与意义浑然天成的纯文学形式,其形式与意义之间具有复杂的互动关系。曹明伦在所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中把握住了莎诗特有的神韵、音韵以及形韵,并巧妙地使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之音义特征在译诗中得到了再现。 相似文献
198.
基于虚拟样机的飞机滑跑荷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飞机地面动力学分析往往需要忽略飞机缓冲系统的非线性特征,并对飞机气动力作出简化假设,从而难以分析飞机的复杂运动状态;试验研究虽然直接有效,但费用高昂、实施困难.为克服上述问题,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利用ADAMS/Aircraft建立A320,A330和A380飞机全机模型,根据GB/T7031-1986提出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建立不同等级道面并进行滑跑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飞机对道面的动态荷载与道面国际平整度指数(IRI)呈线性关系,随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并给出了不同IRI道面的动载系数计算公式.研究结果可为机场道面性能评估与维护及道面力学性能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9.
在分析长江新济洲汊道段河床演变特点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模型试验对整治方案进行了研究,结合长江中下游分汊河道整治原则,认为长江新济洲汊道段的整治采用中汊封堵方案,虽然对新生洲、新济洲左右汊分流条件稍有影响,但有利于新济洲河段向稳定的双分汊河道发展. 相似文献
200.
环氧沥青道面高温足尺加速加载动力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MLS66加速加载试验系统对某军用机场试验段2种典型的环氧沥青道面进行足尺加速加载试验.考虑到高温环境影响,将道面加热至60℃,研究2种道面的环氧沥青面层以及沥青混凝土下卧层的动力响应特性.环氧沥青面层响应在加载初期均为拉压交替变化,而加载后期半刚性基层道面以拉应变为主,复合道面以压应变为主;沥青混凝土层均以压应变为主.通过响应结果分析可知,在高温条件下受沥青黏弹性和流变性影响,道面的力学行为和状态随加载次数的增加发生变化;不同力学响应导致环氧沥青道面结构高温条件破坏机理不同,因而设计控制指标亦不同,复合道面控制压应变,半刚性基层道面控制拉应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