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40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64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641.
积分上限函数是一元函数微分学的基本概念。通过对积分上限函数作用的探讨,说明了积分上限函数是沟通微分学与积分学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642.
研究了一个非初等函数与一个初等函数相等的矛盾现象,给出了这一现象的一个合理解释,进而探讨并揭示了初等函数的一个重要性质。  相似文献   
643.
福建省煤矿几乎都是地下作业,采掘工作面又是我们的主要生产“车间”,生产工艺的每一个过程几乎都要同顶板打交道。为了深刻接受顶板事故教训,探索各类顶板的冒落原因和规律,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644.
黄土丘陵区退耕上限坡度的研究论证   总被引:65,自引:0,他引:65  
唐克丽 《科学通报》1998,43(2):200-203
以野外考察研究资料为基础 ,结合定位观测和人工降雨模拟实验 ,对黄土丘陵区退耕上限坡度进行了科学论证 .研究结果表明 ,坡耕地上浅沟侵蚀的发生发展是导致侵蚀量剧增的主要因素 ;发生浅沟的临界坡度为 15°~ 2 0° ,大于 2 5°的陡坡耕地浅沟发生的频率最高 ,其侵蚀量可占坡耕地总侵蚀量的 70 %左右 ;浅沟侵蚀强度的剧增在于其流量、流速及单位流量的平均含沙量均明显大于片蚀和细沟侵蚀过程 .据此提出 ,必须禁止开垦发生浅沟侵蚀强度最大的大于 2 5°的陡坡 ,并尽可能控制在发生浅沟侵蚀的临界坡度 15°~ 2 0°以下 .  相似文献   
645.
Sierpinski地毯的Hausdorff测度的上限估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形集合在Hausodrff维数和测度的计算及估计是十分困难的问题,即使对结构改变为正规的自相似集,目前尚未形成的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构造Sierinski地毯一个特殊覆盖,得到了它的Hausdorff测度的上限估计值。  相似文献   
646.
石俊 《科技信息》2011,(10):233-233
本文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通过建立计算机学习"成长上限"基模,分析了学生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解决制约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47.
夏孝够 《科技信息》2009,(34):I0330-I0330,I0331
本文针对极松软条件下回采巷道围岩变形的问题,设计并确定了有效控制白集矿回采巷道的锚网索联合支护方案与参数以及对回采巷道锚网索支护条件下的支护效果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48.
假定钢筋和混凝土均为理想的刚塑性材料,根据塑性极限分析方法,推导了圆柱承台冲切承载力上限解,给出了圆柱承台受冲切承载力计算系数图,并与实验结果加以比较,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649.
国投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二矿井田内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赋存情况变化较大,地压显现明显,回采巷道变形严重,给工作面的回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寻求合理的支护形式,公司在E1106综采工作面切眼内采用锚网索联合支护方式,取得了较理想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650.
在对林盛煤矿北十二煤311回采工作面矿压观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基本掌握巷道变形和破坏规律的基础上,对引起巷道破坏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改善井巷维护条件的相应措施,为工作面采取合理的顶板管理模式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