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7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作为口头传统的民间文学,长期被以书写为载体的中心叙事所忽略,进而影响到对其价值及意义的客观评价。文章基于阿兰·邓迪斯的“民”的界定,聚焦民间文学的文明形态、民间话语对文本的建构、传说、神话、史诗等民间文学对文明的表述。说明史诗、传说、神话等口头叙事承栽着人类集体记忆,具有巩固传统和延续文化的功能,其种种表述方式是对人类文明的确证。进而说明民间文学是书写形式文本等精英文化的源头,属于文化中的大传统,以此回应叶舒宪教授所提出的“重估大传统”之论。  相似文献   
192.
按《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中规定的测试方法,对新疆回族比较集中的昌吉市和伊宁市的部分回民中小学校的9~17岁回族学生的5项身体素质进行了测试和调查,作了统计学处理,并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了新疆9~17岁回族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特点和发展规律,同时提出了改进回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93.
在分析银川市区位条件、回族文化旅游资源状况、回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城市环境和经济效益等可行性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开发措施,即制定旅游规划,突出特色,选择适宜的开发方式,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发,与周边其他景区加强合作及加大旅游营销宣传力度等.  相似文献   
194.
195.
简析谚语中的民族个性与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作为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具有通俗易懂、言简意赅的特性。谚语富有鲜明的民族文化色彩,它对研究国情学起着不容轻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6.
歌仙刘三姐在壮族流传之地,被赋予了主宰生育职责的神祇角色,因崇拜创造了刘三姐送子的信仰文本,与花婆生育神话相关的信仰系统自动衔接,以繁衍族群生命为主旨,二者因而生发了身份、功能等维度上的同构,壮族族群建构了完整的刘三姐崇拜文化,不仅保佑造歌传情、以歌择偶,还对男女恋爱、婚配生子担负全部责任,彰显了民间文学创造的自生性.  相似文献   
197.
有宗教信仰的少数民族地区,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较敏感.从分析旅游开发初期社区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进行研究,指出了在开发回族民俗文化旅游的过程中,应处理好社区居民受益与旅游发展、旅游者与回族民俗文化开发以及旅游经济与其他经济的发展关系,提出了今后宁夏回族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的路径,即家族内部联合开发旅游和旅游开发与地方民族产业发展结合.  相似文献   
198.
乔治·桑后期转入了田园小说的创作,把民间文学时间的完备性移植于其中,以纵线延长表现出"时间回环节奏";又以"田园"生活为基本事实,以家庭生活为基本内核,揭示出人性的永恒价值和深刻的人道精神,最终形成了她"田园、艺术、精神"的三重统一体;同时,又以截然不同的风格和时空结构,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家庭小说相得益彰,既形成对比而又强化了彼此的内在联系,从而使两者在艺术和精神上达到了某种补充、修正,甚至互补.  相似文献   
199.
从乌市回族民俗文化的衣食住三个方面来看,乌市回族民俗文化的现状及民俗文化与民族关系之间相互影响,回族民俗文化的变迁同回与维、汉和谐民族关系之间互为正向关系。  相似文献   
200.
尤夫 《科学之友》2013,(6):87-89
卡力岗是一座大山的名字,它隆起于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的南面,雄踞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接处,是青海省典型的干旱山区。走在卡力岗山上,路像捉迷藏似的,领着人和车,一会儿来到山的阳面,一会儿又躲在山的阴面,缠缠绕绕,时隐时显,颠来荡去,折腾得行人没有半点脾气。走在这样的路上,人就会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就会认识到自身的局限。就是这么个贫穷的、地理上几乎是与世隔绝了的大山,却记录下了青海省3万多比较特殊的回族人的历史,它化石样的存在,让外界对它始终充满了遐想和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