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1.
为了消除或缓解在结构物背部,由于回填填方法不当,造成结构物背部产生桥头跳车的现象,本文介绍了采用强夯的方法处理结构物背部回填的基本原理、变形规律,同时提出强夯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要求,为减少台背的不均匀沉降量,较好地解决这一病害,确保良好的车辆运行条件。  相似文献   
32.
伴随着高等级公路大量的投入使用,普遍存在着桥头回填沉降这个问题,有的桥涵刚投入使用就出现严重的跳车现象,同时桥头接缝及桥头搭板遭到破坏,尤其在一些软土地基的地方尤为严重,给行车和公路养护带来了极大困难,严重的影响了行车舒适与安全。因此,探讨桥头跳车问题,对此进行综合分析,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3.
煤矸石作为一种新型的地基材料,具有特殊的物理力学特点。通过室内力学和土工实验,研究煤矸石的矿物成分、颗粒级配、压实特性及抗剪强度与压实度的关系。通过分析煤矸石的矿物组成、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等理化特性,以及作为回填建筑地基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煤矸石的矿物成分与粘土很相似,易压实,将煤矸石回填作为建筑用地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4.
(三)要看得见且明显.在一个人教有三位数的大班级中上课,你必须保证每个位子上的学生都能看得见.  相似文献   
35.
公路桥背回填压实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公路桥头跳车成因的分析,在施工现场对几种不同的桥背回填材料的密实施工进行了试验,得出了与不同的桥背回填材料相匹配的压实机械和相应的施工工艺,提供了压缩百分数和压缩沉降量的压实评定标准,为解决桥背回填压实提供了较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36.
本文在阐述回填土施工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填土压实的因素,最后对土方回填的常见问题和处理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7.
上一期我就博士后建立自己的"网络"举了一个例子,说到建立"网络"实际上平常得犹如在走廊上遇到一位新同事。为了把"网络"这事说透点,不妨把第二个例子再展开一些。设想自从你系里的同事上一次介绍你有了一面之交后,在当地的一个讨论会上你又见到了这位另一个研究机构新建立部门的研究者。虽然研究的是完全不同的系统,你俩却有一些工作有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38.
依托在高填方夯实地基上进行的桩侧负摩阻力现场试验,根据负摩阻力测试结果,提出考虑固结效应的高填方夯实地基桩侧负摩阻力计算方法。该方法对高填方地基强夯加固区与非加固区分段进行侧摩阻力计算,采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计算桩侧土沉降,反映固结效应对桩侧摩阻力的影响,利用土-混凝土界面直接剪切试验得到桩土荷载传递函数,反映桩土相对位移对侧阻力发挥程度的影响,采用有限差分法求得计算公式的数值解,并将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推导的公式计算的桩侧负摩阻力沿深度的变化趋势与现场试验测试结果一致,现场实测桩侧负摩阻力值约是理论计算值的1/2,工程应用时可将理论计算的桩侧负摩阻力值乘以0.5的折减系数。  相似文献   
39.
朱熙 《科技信息》2006,(11):193-194
本文针对儿童钢琴基础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提出儿童钢琴基础教育应该以“审美”为目的,探讨了夯实基础、创设氛围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40.
在2006年1月隆重举行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成都理工大学黄润秋教授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代表国家科学技术最高级别奖励之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的奖励证书,42岁的他脸上绽放出了欣喜的笑容,这份笑是一种自豪:这是成都理工大学建校50年的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这样的殊荣,也是献给他所热爱的学校即将到来的50周年校庆的一份厚礼。这份笑是一种自信:该成果代表了成都理工大学科研人员在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份笑更带着一种自然:成都理工大学三代学者在这一项目上进行了持续二十余载的艰苦探索,取得了国内外公认的成果,获奖已是水到渠成。[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