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4篇 |
免费 | 1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5篇 |
教育与普及 | 3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5篇 |
综合类 | 3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33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34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19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61.
162.
摘要: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须家河组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该体系内河道砂体逐渐成为岩性勘探的热点。利用地震沉积学方法对须五段河道进行精细刻画,重点通过地震地貌分析识别出河道带、主河道、分流河道、废弃河道等地貌单元。主河道和分流河道差异明显,主河道贯穿工区南北,宽度可达1.1 km,长度可达数十千米,具有形态完整、轮廓清晰、连续性强的特征;分流河道规模小,因后期改造具有断续分布特征,宽度一般小于100 m,延伸一般小于5.0 km。河道侧积和加积作用形成的各种砂坝是须五段骨架砂体,叠置砂坝厚度可大于30.0 m,宽度可大于5.0 km,是岩性勘探的理想对象。河道砂体的识别可为陆相薄层砂体的岩性勘探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3.
164.
165.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古油藏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简称下组合)古油藏发育,储层沥青丰富,在不同层系均可见及.乐山-龙女寺加里东期沉积-剥蚀型古隆起是古油藏石油运移、充注的指向区,总体上控制了下组合储层沥青的分布.盆地及周缘震旦系曾超大规模成藏,普遍有石油聚集过程,但局部富集;下古生界古油藏则由众多分散的、小型的岩性-构造古油藏构成.古油藏原油是优质气源,而且是天然气藏的良好封堵层.油藏裂解时圈闭开放度与现今气藏成藏率成正比,同时,古油藏与现今气藏位置上的继承性更加有利于裂解气藏的保存. 相似文献
166.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沉积相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沉积背景有利于特大型深盆气藏的形成 ,其沉积相带的圈定是深盆气有利区带评价的基础 .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 ,并结合地震相、砂体结构及分布特征 ,对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沉积相进行了分析 .研究区沉积相可划分为河流三角洲、海湾、湖泊和冲积扇等 4种类型 ,其中三角洲是研究区的主要骨架砂体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 ,依据沉积物源、砂体发育特征及其相标志特征 ,对上三叠统须家河期须一须三亚期和香溪期香二香六亚期的沉积相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 ,对上三叠统各期沉积演化特征进行了综合表征 .分析结果表明 ,四川盆地中西部上三叠统具有深盆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岩相古地理基础 . 相似文献
167.
利用R.及古地温等资料重建地层的方法,对四川盆地燕山期古构造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恢复其古构造格局.四川盆地燕山运动的主要构造发育期是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最终形成了三隆三拗的构造格局,即龙门山山前古隆起、川中古隆起、华蓥山—川东南古隆起和川西拗陷、川北拗陷、川鄂擞陷,3个拗陷连在一起形成了以川中、川东南隆起为中心的西、北、东半环状的拗陷的围绕,龙门山山前隆起带则沿龙门山分布.该构造格局的形成,特别是形成的燕山期古隆起对于油气的富集有很重要的指向性,同时对于陆相红层次生气藏的形成也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8.
基于四川盆地二叠纪玄武岩喷发事件,在众多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详细研究玄武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玄武岩喷发事件的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峨眉山玄武岩垂向上具有多旋回的特征,最多可识别出10~11个旋回;平面上不仅在川西、川南大面积分布,在川东北也有分布。玄武岩油气地质意义表现在:玄武岩经过后期改造发育有效储集空间,可以构成油气储层;玄武岩喷发前玄武岩浆呈柱状上侵过程中形成的隆升系统,对后期的生物礁和颗粒滩沉积体系的发育创造了有利条件,并为下二叠统茅口组古岩溶储层发育创造了条件;隆升同时发育拉张系统,为下伏茅口组灰岩白云岩化深部Mg~(2+)来源提供了运移通道;二叠系含油气系统的形成亦受控于此。 相似文献
169.
四川盆地西部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作为反演前陆盆地构造演化的物质基础,因缺少精确的同位素地层年龄阻碍了对盆山演化的进一步理解。作者在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中发现了一套火山(碎屑)岩夹层,通过 LA-ICP-MS U-Pb 同位素定量分析,获得1件凝灰岩样品中岩浆锆石的结晶年龄,其加权平均值为(214.7±1.6)Ma,属于晚三叠世诺利期。该年龄结果对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岩石地层单元的划分与对比可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为进一步约束龙门山隆升与川西前陆盆地的演化、古特提斯洋关闭等重大事件时限提供了新证据。基于四川盆地及周缘的区域火山活动对比结果,表明诺利期中期(210~222 Ma B.P.)是中国西部地区一次强烈的区域火山喷发阶段,其范围从羌塘地体延伸到东昆仑地体,所对应的构造事件并非传统的印支运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0.
ZHU Yunmei LU Xixi ZHOU Yue LIONG Shie-Yui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6,51(B11):88-96
The sensitivity of runoff to the climate change in the Longitudinal Range-Gorge Region (LRGR) in southwest China was investigated with a case study in the Longchuan Basin of the upper Yangtze River, where the climate change is more complex due to the influences from both global warming and local topography. Non-updating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were calibrated and validated at the baseline condition and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response of runoff under 25 hypothetical climate scenarios, which were generated by adjusting the baseline temperature by -1, 0, 1, 2 and 3℃ and by scaling rainfall by 0%, ± 10% and ± 20%,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runoff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increase in rainfall. The annual and seasonal runoff changes were determin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At seasonal scale, the direction of change in runoff is more determined by temperature in winter and spring; whereas it is more determined by rainfall in summer and autumn. The LRGR in southwest China may experience a higher frequency of floods in the wet season and more serious droughts in the dry season, if a wetter summer and warmer winter is the trend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 as predicted by many GCM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