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0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241篇
系统科学   213篇
丛书文集   182篇
教育与普及   10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8篇
现状及发展   28篇
综合类   4600篇
  2024年   162篇
  2023年   499篇
  2022年   490篇
  2021年   484篇
  2020年   324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03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92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70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为模拟驾驶人记忆效应以及模糊感知特性,设计了基于模糊感知时间窗的深度学习跟驰模型。提取highD数据集跟驰轨迹,以0.2 s最小时间间隔,连续3 s本车速度、前后车速度差、车头间距的时序数据作为模型输入,模拟驾驶记忆。训练深度学习跟驰模型,得出单层32个输出维度的门控循环单元(GRU)网络可以很好拟合实际数据。在每次输入模型的时序数据中,用模型预测值替换部分真实跟驰状态值,作为驾驶员对场景的估计,即模糊感知。实验得出对同一场景的不同模糊感知,可产生不同跟驰行为,模拟了驾驶行为的异质性,可为异质交通行为仿真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942.
由于传感器噪声干扰,点云密度不均匀,场景复杂多样以及物体之间存在遮挡现象等问题,使得三维点云场景语义分割问题的研究工作极具挑战性。针对三维点云数据采样密度不均匀以及图卷积网络深度有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密度自适应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多层感知器学习一个权重函数,利用核密度估计学习一个密度函数,对非均匀采样的点云数据进行卷积操作。同时,受深度学习在图像领域的启发,引入残差连接、空洞卷积等结构,训练更深层的点云分割网络。该算法在多个点云分割的标准数据集上取得了优秀的性能。  相似文献   
943.
双目立体视觉技术在果蔬采摘机器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双目立体视觉技术获取温室内果蔬的三维位置信息,用于指导果蔬采摘机器人进行自动化采摘作业.试验以植株上成熟的番茄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立体摄像机获取不同距离的成熟番茄的立体图像对,通过对图像进行灰度图像处理,将彩色图像转换为灰度图像.然后根据灰度图像对中像素点的相关性进行立体匹配,计算像素点的位置信息而获得一幅深度图像.最后对照番茄形心在深度图像中的位置,获取番茄的三维位置信息.试验结果表明,立体摄像机与番茄的距离小于1000mm时,番茄的距离误差为±20mm.  相似文献   
944.
针对精密操控中人-机之间缺乏信息双向交互,以及人的精神状态变化会严重影响肢体操控的精度和安全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引入深度强化学习思想的脑-机协作精密操控方法。首先,结合人在上层规划与机器在精细控制上的各自优势,建立由主动操控和被动调控组成的双环路人-机信息交互机制;其次,引入深度强化学习思想,从蒙特卡罗采样原理出发,以表征精神状态的脑电信号(EEG)作为模型的输入,以机器人速度指令作为模型的输出,推导出脑-机协作方法的数学模型;再次,建立具有3个全连接层的精神状态感知网络,从脑-机接口系统的实时监测计算机内存中提取最后1 000ms的EEG作为输入信号,设计开发脑-机协作精密操控算法。最后,创建轨迹跟踪虚拟环境和任务场景,对脑-机协作精密操控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轨迹跟踪任务的控制精度和完成时间指标上均得到了提高;相较于传统方法,该方法的平均轨迹跟踪精度和完成时间指标分别提高了36.55%和22.81%。  相似文献   
945.
可重构智慧表面(RIS)辅助多天线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的级联信道有直传和反射两条链路,系统维数大且复杂,获取信道状态信息(CSI)困难. 针对RIS辅助下的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IMO)通信系统应用场景,提出了基于通道注意力机制的SE-ResNetV2网络来获取CSI,在残差网络(ResNet)中引入了通道注意力模块,通过挤压和激励策略来提高噪声特征的捕捉能力. 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最小二乘(LS)估计算法和常规的注意力机制深度ResNet,所提出的深度学习网络具有更好的去噪效果和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946.
在隧道工程支护中,喷射混凝土支护层对围岩的变形及应力重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喷射混凝土在早龄期的高强度特性是充分发挥其初期支护作用的保证,为了揭示其力学指标随龄期的演化规律,对具有相同配合比的喷射混凝土和普通模筑混凝土试样开展了5种龄期条件下的单轴压缩试验,对比分析了这两种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残余强度以及弹性模量。结果表明:喷射混凝土的早龄期强度较高,1d龄期的强度即可达到28d强度的60%,而普通混凝土仅为42%;随着龄期的增长,两种混凝土的强度差异均具有不断减小的趋势,弹性模量差异则变化不大;随着龄期的增长,初次破坏后的两种混凝土逐渐具有仍能满足其强度等级要求的残余强度来抵御二次甚至多次破坏的能力,且喷射混凝土所需的龄期更短;此外,二次破坏后喷射混凝土的强度损失率大体上较高,故耐久性更差,且其残余强度与其抗压强度呈现出规律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47.
与传统的设计-招标-建造(DBB)模式将设计与施工分阶段依序进行不同,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因能充分发挥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效用而受到工程界的推崇,业主在项目前期参与设计工作的深度成为EPC项目顺利有效实施的重要因素。该文基于博弈论针对EPC项目前期业主的设计深度对承包商优化设计决策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使用数值分析方法寻找适用性更强的双方最优策略。结果显示:随着优化设计的收益成本比的增加,深设计策略的适用性减弱,浅设计策略的适用性增强;深设计策略在收益成本比小于1.2时,存在一个确定的业主承担风险成本比例使得适用性最强,在收益成本比大于1.2时,适用性随着业主承担风险成本比例增加而增强;整体上,招标期业主提供浅设计且后期由承包商进行优化设计是优势策略。该文针对实际工程类型特征给出了有效运用EPC模式的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948.
借助CitespaceⅢ对选自WoS的人工智能心理学研究文献进行知识图谱探析,结合自动聚类视图与议题标签展现了人工智能心理学领域的6个知识聚类:#0人工智能解决问题议题;#1人工与人类认知共性议题;#2人工智能学习议题;#3人工智能脑科学议题;#4人工智能环境认知议题;#5人工智能表征议题。在深入探究各聚类的核心与热点知识的基础上分析了人工智能心理学发展的各阶段特征:1.上世纪50年代图灵和米勒等人对机器认知与学习等概念的猜想与初探;2.70-90年代纽厄尔、西蒙和莱尔德等人基于模块记忆与层级分析对人工智能信息处理模型的系统性构建;3.本世纪初基于神经生理学的降维数据认知理论的发展;4.当下人工智能贝叶斯大脑与深度学习理论的兴起。  相似文献   
949.
刘芳  蒋一然  宁杰远  张建中  赵艳红 《科学通报》2020,65(11):1016-1026
深度学习的突破性发展及其在地震学领域的初步应用,为有效处理和利用地震资料提供了可能.震相拾取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基础性工作,目前已经提出了很多基于深度学习的震相拾取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为了满足地震学研究中处理连续地震记录的需要,尚需对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改进.本研究针对性地设计了结合台阵策略,单独识别P波和S波的长时窗震相拾取深度学习模型PP(phase picker)及其训练方式,提出了具有实用性的震相拾取方法APP(array-assisted phase picker).利用阿里余震AI捕捉大赛和Hi-net数据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模型能够有效地在连续波形上拾取体波震相并具有很好的泛化能力.通过比较该模型与其他模型(较短时窗的模型和同时识别P波、S波的模型)的拾取效果,验证了模型设计的合理性.具体的测试样例显示,该方法能够正确地处理地震密集的波形数据并能避免典型噪声的影响.将该方法运用到内蒙古地区台网的观测数据中,检测到了人工目录中98.1%的地震,地震拾取总数为人工目录数的30倍,进一步表明本研究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50.
近年来,以僵尸网络为载体的各种网络攻击活动是目前互联网面临的安全威胁之一,各种恶意软件使用域名生成算法(domain generation algorithm, DGA)自动生成大量伪随机域名以连接到命令和控制服务器.为此提出以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方法来检测和分类伪随机域名.简要介绍了僵尸网络的危害、基本原理以及假冒域名在僵尸网络中的作用.在分析DGA算法的原理以及传统的DGA域名识别算法的缺陷以后,将重点放在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假冒域名识别方法研究.阐述了关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模拟了在不同的超参数,不同的激励函数下模型对于解决分类问题效果的差异.分析了数据预处理的原理、模型定义中对于超参数和激励函数、学习速率等选择的合理性.在模型运行结果分析时,给出了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识别域名的准确率和损失函数的变化,使用准确率、召回值、F1值、ROC曲线等评估指标,各项指标均显示模型取得了优秀的分类效果,证明了基于CNN的假冒域名识别是一个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