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43年   1篇
  194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赞比亚卢安夏氧化铜矿目前尚未开采,矿石资源储量大,但品位低、难选冶,为了开发利用这部分难选矿石资源,开展了工艺矿物学研究.本文采用化学方法、XRD、显微镜以及SEM-EDS等测试手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粒级> 212μm占30.13%,125~212μm占13.80%,74~125μm占17.00%,<74μm占39.07%.矿石中铜有4种赋存状态:矿物状态铜、类质同象铜、吸附状态铜和少数胶体共沉淀铜.矿物状态铜主要以孔雀石、硅孔雀石和假孔雀石的形式存在;类质同象铜主要以黑云母、绿泥石和白云母形式存在;吸附状态铜主要以褐铁矿形式存在;胶体共沉淀铜主要以长石-石英-铜-铁胶结体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32.
四川攀西地区的含钼铜精矿中,由于钼、铜矿物组成复杂,共生关系紧密,提出了氧化焙烧-浸出工艺进一步分离钼。将试样置入焙烧炉中进行氧化焙烧,使硫化物转化为CuO、MoO3、Fe2O3等氧化物后;添加NaOH、H2O与MoO3反应生成可溶性Na2MoO4,浸出渣作为铜精矿产品。研究结果表明:铜、钼等以氧化物形式赋存于焙烧矿中,氧化焙烧矿中的硫含量较低为0.53%,硫以SO2气相形式挥发;在焙烧温度650℃、焙烧时间120 min、氢氧化钠用量为30%、浸出温度60℃、浸出时间120min、浸出液固比2∶1的综合条件下,钼的浸出率为94.24%,铜精矿(浸出渣)中铜的质量分数为24.27%,钼分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3.
公婆泉铜矿矿体的赋矿围岩主要为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和英安斑岩,这些含铜斑岩体形成于晚志留一早泥盆世板块俯冲碰撞过程中,受断裂和火山机构控制。同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将成矿期划分为气化高温热液成矿期、高温热液成矿期、高中温成矿期、中低温成矿期和表生期第5个阶段。指出公婆泉地区的上述斑岩体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在石英闪长玢岩体内成矿概率最大。  相似文献   
134.
杨树清 《甘肃科技》2009,25(17):47-49,38
甘肃省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化石沟铜矿侵入岩发育,华力西晚期的英云闪长岩和英云闪长斑岩,是主要的含矿岩体。矿区断裂发育,其中总体近南北向的弧形断裂是控矿构造,控制了含矿岩体和地层的展布。绢英岩化、黑云母化与矿化关系密切。矿床类型为被后期构造叠加而富集成矿的斑岩型铜矿。  相似文献   
135.
为了研究碱性氧化铜矿产氨菌浸出特性,分析了产氨菌浸矿过程对矿石的作用.将云南某矿的碱性氧化铜矿置于含菌培养液、去菌培养液和氨水等5种浸矿溶液中,在同一条件下进行摇瓶浸矿实验,剖析溶液中各可能的浸矿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产氨菌产氨能力较强,尿素培养液中氨质量浓度最大达8.93 g·L-1;产氨量与细菌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细菌含量越高,产氨量越大;产氨菌主要通过产氨间接浸矿,此外产氨菌和其代谢产物都能直接作用于矿石,浸矿能力细菌产氨>细菌>细菌代谢产物,三者比值约为12:5:4.  相似文献   
136.
设计了淋滤试验,探讨了酸与重金属的变化规律,并对试验试体分层取样,采取Tessier连续提取法进行了镉各种有效态测试,讨论了镉元素的在淋滤试验中的迁移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土层可以抑制酸和重金属的向水相迁移;镉在试体中主要以残渣态存在于各层中,可交换态含量较高;镉可交换态含量呈现在中间层较高的现象;土壤中的残渣态镉含量及镉总含量均比废石略低。由于Cd的可交换态含量较高。并有可能因毛细作用向上迁移,复垦中应采取提高土壤PH、施加有机肥或调节土壤中锌的含量等措施,以抑制镉向植物中的迁移。  相似文献   
137.
长江中下游铜矿带的早期开发和中国青铜文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世纪30年代以来,商周时期巨大数量的铜料来源,一直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学术悬案。该文从古文献所载早期铜产地、现代地质勘探揭示的铜矿资源分布和早期采铜冶铜遗址的发掘研究,辅以铅同位素法等现代检测手段,论证长江中下游铜矿带和中条山区及其迤于带为商周铜料的主产地。中国青铜时代各文化区的形成与发展和各地区采铜冶铜生产与铜料供应的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商周时期的三大铜都(荆州、扬州和中条山),长江中下游据其中之  相似文献   
138.
通过对普朗铜矿土壤中铬(Cr)、镍(Ni)、砷(As)、铜(Cu)、锌(Zn)、铅(Pb)、镉(Cd)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综合评价当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139.
包尔图铜矿床位于南天山库米什洋盆俯冲变质带的边缘,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矿区围岩为一套中深变质岩,其稀土元素组成具有如下特征:∑REE较高,LREE/HREE=2.46~16.86,轻重稀土元素明显分异,且轻稀土相对富集,负铕异常,配分模式曲线向右倾斜。矿石的∑REE相对较低,LREE/HREE=0.06。0.97,轻重稀土元素明显分异,重稀土相对富集,配分曲线向左倾斜,与混合岩脉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近。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指示矿床的成矿过程可能与混合岩化作用有关。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包尔图铜矿床为变质热液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40.
杨志明  侯增谦  周利敏  周怿惟 《科学通报》2020,65(33):3653-3664
斑岩铜矿床是Re、Se及Te等关键矿产的最主要来源.中国目前有70余个斑岩铜矿床,包括11个超大型及16个大型矿床,但其内的关键矿产禀赋及规律尚不清楚.本文在简要综述斑岩铜矿中主要关键矿产及中国斑岩铜矿床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中国斑岩铜矿床中关键矿产,特别是Re的吨位品位、赋存状态及成矿规律等.中国斑岩铜矿床中Re品位主要介于0.03~0.5 g/t之间,资源量变化于3~313 t之间,主要形成于侏罗纪和第三纪;有10个矿床的资源量超过50 t,其中, Re资源量超过200 t的3个矿床(玉龙、甲玛、驱龙)均形成于后碰撞环境;矿床中的Re主要赋存于辉钼矿中,与钾硅酸盐化和/或绢英岩化蚀变有关,辉钼矿中的Re平均含量主要介于30~1000μg/g之间,且与矿床的Mo品位呈明显的负相关.中国斑岩铜矿中Se、Te及PGE品位数据相对有限,已有的数据显示多个矿床的硫化物(如斑铜矿和黄铜矿)中的Se及Te含量在300μg/g之上,特别是冈底斯厅宫-岗讲矿集区蚀变斑岩中的Te含量高达0.1~0.7μg/g;而矿石中的PGE含量变化范围较大, Pd+Pt含量介于0.2~450 ng/g之间.总之,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