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01.
把握聚落格局的时空演变规律是优化聚落空间格局、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文章以岩性及2000、2010、2020年3期西秀区屯堡聚落数据为基础,运用景观生态学、规模等级模型、扩张强度指数等方法,对喀斯特地区不同岩性分区下屯堡聚落的分布、规模、扩张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如下:1)20年来,总面积上,纯喀屯堡聚落>亚喀屯堡聚落>非喀屯堡聚落;平均面积上,纯喀屯堡聚落>非喀屯堡聚落>亚喀屯堡聚落。2)整体而言,非喀屯堡聚落整体的规模等级相对较高,纯喀屯堡聚落次之,亚喀屯堡聚落的规模等级整体较差。3)纯喀屯堡聚落扩张强度最大、速度最快,非喀屯堡聚落次之,亚喀屯堡聚落扩张速度最缓慢。研究发现纯喀屯堡聚落发展较好,非喀屯堡聚落次之,亚喀屯堡聚落较差,简要分析不同喀斯特地貌类型屯堡聚落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02.
随着高速铁路建设事业的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隧道必须要在喀斯特地质等恶劣条件下进行开挖建设,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加以消化、吸收和改进,从而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和我国地理地貌特征的新对策是当前高铁建设中面临的重大技术挑战。本文围绕德国施工单位根据隧道施工实际提出的一系列方法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并深入分析了该方法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03.
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变化对于理解生态系统恢复至关重要,其状态直接制约植被恢复及生态系统功能表达。为探究退化喀斯特森林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及酶活性变化规律,研究以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自然恢复阶段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建设并进行土壤取样及测定,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手段,探讨退化喀斯特森林不同恢复阶段下土壤养分与酶活性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研究地土壤全磷含量低于亚热带地区平均水平,且恢复阶段显著影响了土壤全磷含量变化;(2)土壤脲酶活性在恢复过程中差异显著;(3)不同阶段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主导因子不同,灌木阶段主导因子为全磷、硝态氮、中性磷酸酶和脱氢酶,次生林阶段主导因子为全钾、全磷、脲酶和蔗糖酶,老龄林阶段主导因子为速效钾、碱解氮、蔗糖酶和脱氢酶,土壤脲酶、蔗糖酶、中性磷酸酶、纤维素酶与不同恢复阶段土壤养分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04.
为满足自然资源发展规划的需求,本文基于山江海视角,以桂西南喀斯特区-北部湾海岸带为研究对象,采用地貌类型、地质类型、土壤类型、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要素构建了山江海地域系统关键带三级分类方案,运用空间叠置法对分类要素进行叠加和制图综合分析,并进行山江海地域系统关键带区划分类、制图和环境因子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可将桂西南喀斯特区-北部湾海岸带划分为38个一级单元、78个二级单元、111个三级单元。一级关键带分类中海拔山地-非碳酸盐岩区占据面积最大,为19.10%;二级分类中海拔山地-非碳酸盐岩区-红壤性土占据面积最大,为13.98%;三级分类中低海拔丘陵-非碳酸盐岩区-复盐基红黏土-针叶林-河渠占据面积最大,为15.21%。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关键带综合分类方案可体现区域特征中的差异和驱动因素,因此可为自然资源地表系统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可为国内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05.
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景观格局的变化必将对喀斯特生境产生重要影响。探究景观格局演变趋势及结构特征,对景观格局进行优化调控以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西南典型喀斯特地区贵阳市花溪区为研究对象,通过ENVI对1999、2003、2007、2011、2019年5期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运用景观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标准差椭圆、主成分分析法等,分析了花溪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演变方向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1999—2019年花溪区主要景观类型为耕地和林地,建设用地持续增加。2)景观类型总体上以“西北—东南”方向为主轴发生不同角度倾斜。3)1999—2019年花溪区景观斑块数量增多,景观格局由单一规则化向混合复杂型转变。4)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为因素对功能区景观格局变化具有显著影响。整体花溪区景观格局变化显著,景观异质性增强,破碎化加剧。通过分析景观格局多重机制,以期为喀斯特地区景观格局结构优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06.
为考察非根际土壤中丛枝菌根网(后简称菌根网)和碳酸钙互作对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幼苗氮磷养分的影响,模拟构建了植物根际和非根际隔室装置,采用尼龙网隔离实现根际与非根际隔室菌根网互联,在根际隔室中种植香樟幼苗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在非根际隔室施加或未施加外源碳酸钙,培养期结束后测定植物生物量和氮、磷含量。结果显示:菌根网对香樟幼苗植株生物量,氮、磷摄取量及氮磷比有明显影响;施加碳酸钙明对幼苗植株氮含量、氮摄取量及氮磷比有明显的影响;在施加碳酸钙后菌根网明显提升了幼苗植株生物量,氮含量及氮、磷摄取量,叶片氮、磷摄取量和根的氮磷比;在菌根网存在时施加碳酸钙可明显提高植株氮含量、根和叶的氮摄取量以及根的氮磷比;菌根网与碳酸钙的交互作用明显影响了幼苗植株氮含量,氮、磷摄取量和氮磷比,但对幼苗植株生物量无明显影响。研究结果提示非根际喀斯特土壤中互联菌根网和碳酸钙相互作用能够促进植物对氮磷养分的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