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以贵州喀斯特峰丛洼地平塘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17年平塘县林地变更数据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数据,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法及专家咨询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指数法对平塘县森林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林龄结构、GDP增长率和森林覆盖率是限制该区域森林生态的主要指标;(2)研究区的森林结构需求指数(0.5946)>经济需求指数(0.3359)>森林功能需求指数(0.2267)>社会发展需求指数(0.2260);(3)研究区森林生态承载力值为1.3832,处于强承载力。  相似文献   
132.
茂兰自然保护区喀斯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康宁 《贵州科学》1997,15(4):303-308
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地关系的潜在矛盾较大,而保护区的功能又无法对其调控,通过与美国锰马洞,英国约克郡,新西兰帕帕罗瓦等具有显著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喀斯特国家公园的对比研究,结合茂兰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提出茂兰自然保护区完全具备条件并有必要建立为多功能的国家公园,用于科研、教育、旅游的自然保护区和农牧业用地可在公园内融为一体,根据国家公园管理政策,通过土地购买,设施配置,拉近控制和管理分区  相似文献   
133.
徐钦琦 《科学通报》1992,37(12):1121-1121
1989年,大连海茂的采石工人在海滨北山的南坡上发现了一个喀斯特溶洞,其中产有脊椎动物化石。化石点位于北纬39°9′30″,东经121°38′42″,海拔65m。北山的顶峰的海拔则为89.4m。 洞穴沉积物的主体部分是晚更新世晚期的,产有50多种脊椎动物化石。限于篇幅,这里不作介绍。而残留在洞壁附近的沉积物乃是早更新世的,产有28种小哺乳动物化石。它们  相似文献   
134.
135.
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不同水土保持模式的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毕节市撒拉溪镇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综合防治示范区为研究单元,运用野外取样调查和室内实验分析方法,研究喀斯特石漠化治理区封山育林(模式I)、人工种草(模式II)、经果林治理(模式III)和农林混合(模式IV)4种不同水土保持模式,与对照组(原生样地)在不同季节的土壤效应、植被效应和小气候效应,旨在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水土保持治理和生态系统恢复重建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4种水土保持模式的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在4月、8月、12月差异性显著(P0.05),均有对照组模式I模式II模式III模式IV的变化规律;不同水土保持模式的土壤全氮、全磷和全钾在4月和8月无差异性显著(P0.05);植被多样性指数偏低,但均高于对照组,小气候效应优于对照组。研究结果以期为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的水土保持治理和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研究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6.
奇幻安顺     
在贵州省,有一个被绝美喀斯特景观围绕起来的小盆地,被人们称为安顺胜境。安顺——平安顺利,听起来很吉祥,也很安静。安顺,是一个玲珑剔透的奇幻世界。  相似文献   
137.
基于石林彝族自治县2010年、2015年和2020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石林彝族自治县“三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并提出优化策略.研究发现:(1)石林彝族自治县“三生”空间中生态空间占主要部分,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比重较小,生活空间集中分布在石林彝族自治县西部城区和周边集镇,生产空间围绕生活空间分布,其余地区为生态空间.(2)2010-2020年间,石林彝族自治县“三生”空间土地利用动态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以2015-2020年增幅较大,达3.6%.(3)石林彝族自治县“三生”空间呈“生产+生活+生态-”的演变趋势,即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增加,生态空间减少.(4)2010-2020年石林彝族自治县“三生”空间地表破碎化水平始终较高,地表景观逐渐多样化,土地动态转移逐渐剧烈,生态空间逐渐被挤占,生态脆弱性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38.
喀斯特生境中白鹇的活动节律、时间分配及集群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 hm~2森林大样地及其周边地区布设35台红外相机,在12 427个相机工作日中共获得白鹇有效照片495张(组),独立有效照片381张(组)。采用日活动强度指数、日行为频次比例和月行为频次比例来分析白鹇的活动规律和时间分配,同时统计白鹇的集群情况,结果表明:(1)白鹇每日有4个活动高峰期,且雌性白鹇的活动高峰期比雄性早1~2 h;(2)白鹇的主要行为是移动和觅食,分别占总行为频次的51.33%和37.20%,其余4种行为分别为警戒6.29%、对抗2.10%、休息1.68%、梳理1.40%,雌雄白鹇间在移动(t=2.266,df=28,P=0.038)和警戒(Z=-2.270,N=30,P=0.023)这2种行为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仅雄性白鹇在旱季的觅食行为比例显著高于雨季(t=0.252,df=13,P=0.026),而其他行为频次比例无显著的季节性差异;(4)白鹇集群群体的个体数量为2~6只,其中2~3只比例最大,占95.06%;(5)白鹇有雌性集群、雄性集群及混合集群3种方式,在雨季以单性集群(尤其是雌性集群)为主,而在旱季则以混合集群为主,存在显著差异(SymbolcA@~2=6.984,df=1,P=0.008)。白鹇表现出来的活动节律、时间分配以及集群行为是对喀斯特石山栖息地的一种行为适应和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39.
7月18日,经过一上午的培训之后,我们终于得以在下午与白头叶猴相见。保护区的地理位置相对闭塞,路途崎岖难行,我们还没有空调大巴的福利。不过一想到我们即将与喀斯特的小精灵——白头叶猴见面,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车子停稳后,我们便徒步前往保护区核心区,时间正值下午,是白头叶猴的第二个觅食高峰。  相似文献   
140.
根据1990-2013年研究区13个气象台站年均温和年降水量数据,运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分析近25年来典型喀斯生态脆弱区的气候变化状况及时空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年均温呈不显著升温趋势,线性升温率为0.0126/年,冬季均温变化最为显著;除贵阳站年均温在2000年出现突变外,其余各站点年均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呈5年左右小时间尺度周期变化.2研究区年降水量呈显著下降趋势,线性下降率为12.359mm/年,夏季降水量变化对全年降水量变化趋势的贡献最大;各月降水量除12月以外其余月份研究时段内都呈减少趋势;3突变检测发现,研究区1990-2013年间年均温未现明显突变,年降水量在1998-2000年间存在突变点,这可能与当年的厄尔尼诺现象有关.4总体看,研究区1990-2013年间气候呈暖干趋势变化并在夏、冬季最为突出,这将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生态发展轨迹产生较大影响,生态修复过程中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