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4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正> 材料解析题是1989年高考历史试卷中的新题型。它以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分析比较和高度概括能力。这种题型考查的能力层次高,在历史高考中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它的分值由最初的4%增加到20%。那么,学生怎样才能答好历史材料解析题?下面谈点个人的教学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23.
唯物史观的创立与马恩批判、改造旧哲学、进而开辟哲学发展的新道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唯物史观的创立不但从根本上给人类分析社会历史提供了伟大的认识工具,实现了历史观的变革;同时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开辟出了哲学在实践中坚持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24.
为了说明邓小平同志所倡生产力标准系实践标准的唯物史观展开.文章重在论证马史思主义认识论同构于唯物史观;它与哲学史上所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它首先把人的认识问题放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宏观社会──历史框架中来审视,也从中引出对个体认识的说明;在这种社会──历史模式的认识论中,归根到底,生产力发展状况是检验人们的社会性认识以及个体认识是否具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邓小平生产力标准理论实际上是对真理的实践标准理论的唯物史观展开,是对后者的发挥和深化,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上崭新的篇章。还论述了列宁、斯大林以及毛泽东的实践论在某种程度上脱离唯物史观的理论失误及其至今在我国理论界的一些表现,在对比中展述了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理论贡献,从史的高度深化生产力标准即真理标准的论点。  相似文献   
125.
坚定理想信念,首先要准确把握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社会主义"的含义进行梳理,搞清楚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笔下"社会主义"的含义变化,有助于加深对社会主义的理解。马克思本人是在相同意义上使用"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列宁首次明确地将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称之为社会主义,这显然是因为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需要经历更长久的过渡时期和建设时期,客观现实要求在名称上加以强调以突显其长期必要性;斯大林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的框架解释,另一方面在实践中降低了社会主义的进入标准;受其影响,毛泽东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沿用了斯大林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6.
康德从认知主体出发构想的直观空间,颠覆了此前从认知客体出发构想空间的思维方式,由此实现了空间观的“哥白尼革命”,但他没有对直观空间的起源难题给出一个合理解释。空间观念的发展说以及认识机制的预设说试图解释该难题,但均遮蔽了直观空间与物质生产之间的联系。唯物史观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切理论之谜都可以通过对实践的理解得到合理的解决。因此,对于破解康德直观空间的起源难题而言,唯物史观不啻为一个合理的解释进路。运用唯物史观可以发现:身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确立的时代,康德无意识地发现了先验统觉,并将先验统觉的综合能力类推到欧拉的涌现空间上,最终将其改造成直观空间。  相似文献   
127.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开展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这一传播过程也拉开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序幕。文章认为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等是20世纪初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8.
《潍坊学院学报》2014,(1):41-43
唯物史观角度看,辛亥革命的发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也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所做的一种选择,具有一定目的和意识的主体选择性,因而是历史必然性和主体选择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唯物史观认为,对历史事件应坚持历史分析的方法。因此,我们应当具体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对它进行全面而深刻的考察。  相似文献   
129.
现当代中外理论界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中,用小唯物史观和实践本体论等各种小本体论以及西方现代和后现代哲学的条块分割的方法论遮蔽吞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大唯物史观、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或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统一体、大生产观和大实践观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整体的宏大视野,把局部视域内的理论拉伸放大为全局范围里的理论,有意无意中把马克思的哲学转化为"实践本体万能论",从而走向唯心主义的抽象思辨。单纯用所谓的实践本体论来解决哲学、美学、政治经济学、文艺学等领域里的重大现实和理论问题,得出的往往都是脱离实际的"小鞋套大脚"的主观思辨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0.
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前,我国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带有全局性影响的重大经济、政治问题,也是一个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就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对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国家强盛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促进就业体现了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