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4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71.
金山是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的第一名胜、标志景观。晚清民国时期更有许多期刊关注过镇江金山寺,刊载了众多描写金山寺的诗词。这些诗词的作者身份多样,诗词中描写的景物与现在金山寺的格局、景致和风貌相类似,从中可以看出金山寺虽历经沧桑,但它却拥有着独特的宗教地位和文化传承的延续性,这就更加彰显了镇江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2.
唐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商业的高度繁盛时期,当时的士大夫们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商业发展与朝廷财政、甚至国家安危的关系,主张国家应提高商业和商人的地位,并鼓励人们追求财富。两宋时期已从专卖榷利制度向征商转变,已实现商税的制度化,并且实行了一定的扶商政策。这一政策的变化促进了国家社会经济的进步,为唐宋时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3.
《潍坊学院学报》2015,(3):18-21
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知密州,开始了为期两年多的密州从政岁月,知密期间目前可见诗文共235篇。这些密州作品中多次出现狂字,用狂字之多、之密,为苏轼宦居各地之最。苏轼密州诗词之狂含义广泛,寓意深刻。或展现了对自身学识的自信,或留露出宦居京外的一种复杂心态,还有部分狂字或暗含对新法之不满。而苏文中的狂,并非狂妄,这种狂实际是对先秦至宋一种儒家积极思想的承袭,是一种摒弃当时世俗的观念,疏离当时社会的主流和庸俗,而归根结底就是一种追求真理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74.
姚茹 《科技资讯》2007,(35):234-234
毛泽东诗词对民族传统文化并不是简单的沿袭、借用、复归,而是有选择性的吸取,吸取中有创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批判继承是毛泽东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毛泽东将民族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进行整合,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补充,是一种创造性的继承,也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  相似文献   
175.
陈森以一种颓唐荒放之姿迷醉于舞榭歌楼之中,从而敷演出小说人物高品的放达谑浪的情调;与此同时,他那种人生失意无南北的落寞又与文人固有的清高交织在了一起,从而化出一段清怀独抱的孤鲠意绪.该意绪在书中屈道翁的诗里获得了倾诉.儒雅的气质与风范为历代文士所共同推许,然而就清中叶言之,乾嘉以来的许多文人士夫同时也染上了狎优的时代病.儒雅意趣与狎优风气在文人身上冲撞了起来,从而成为扭转一部分文士价值评判取向的一个诱因,因此正邪、雅俗之别成了陈森臧否个中人物的标准.借助诗词的照应,他理想中的人物梅子玉与杜琴言的因缘离合诗意般地演绎着,而那种深挚的清雅意绪也从中获证.作为一个深谙诗词之道的文人,陈森对诗词风格也同样有所追求,这在该书中表现为艳蔼、高逸两种风格并茂的局面.艳蔼之作处于作者追求眼光中的一般层次;高逸之气则属于作者对诗词风格的高层次追求.两种风格均体现了陈森对诗词与人生的解悟.此外,从表现范围观之,《品花宝鉴》中的诗词还外显了作家对淹博意趣的追求,这也是清代文人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76.
中国结     
中国结渊源久远,始于上古,兴于唐宋,盛于明清。"结"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被多愁善感的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交、结缘、结盟、团结、结合、结亲、结发、结婚、结果、结  相似文献   
177.
178.
古典诗词中,不少诗词描写了码头建筑,码头成为抒情载体。文学与建筑是可以融合的,以诗词与建筑融合的视觉探讨这类作品,会获得诗词美学价值和码头建筑设计的启发,对于文学审美与码头建筑审美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9.
诗词是一种文字文化,建筑的某个片断是一种图像文化,二者是两种不同的文化。意象本已非具体物象.而是诗人的主观创作和读者主观再创造的蓝本。它是不确定的,是能动的。视建筑为"文本",将观赏者看成了意义的建构者,那么建筑的意义不再是确定的和现成的,与诗的意境一样.只有通过使用者和观赏者自身的参与才能显现。建筑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寓意赋予的过程,天然材料经过大匠之手艺,聪明的建造就会蕴含生气,这就是凝聚在建筑客体中的"建筑意"。  相似文献   
180.
李商隐和朱淑真是中国文学史两位著名的爱情诗人,他们的诗歌以抒发柔婉细腻的感情为主,选取了纤细、感伤的意象,共同体现了浓郁的词体的特点,分别揭橥了晚唐词从诗分化出来,南宋初诗词合流的文学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