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80篇
理论与方法论   9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93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皎然的诗“境”说对中国意境的形成有重要的意义。诗“境”说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是情与景、情与理的融合。而深层结构是在表层结构的基础之上,力求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对转类词的转喻理据进行了考察,通过分析转喻思维与名动转类、名形转类以及形动转类的关系,对转喻思维在词类转换过程中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初步的讨论。研究表明,词类转换是建立在外延内涵的传承基础之上,转类词的转喻机制需要服从外延内涵的传承规则。  相似文献   
993.
"说课"就是教者在上课前或上课后,面对同行教师,面对评委,面对有关专家、学者、领导,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自己将要上的或已上过的一节课,阐说自己的教学设想及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994.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集中体现了王国维“境界”说的思想精华,融合并发展了康德对“优美”和“崇高”这对美学范畴所作出的审美判断和叔本华强调的“盲目的意志冲动”的美学思想;北宋理学和传统诗话为其提供了天人境界的思想和话语质料。  相似文献   
995.
"于"字的本体极有可能是一个表吹奏乐器之类的象形文字.但在我们能够见到的早期材料中,其本义由于受到记词表义的限制,却很少在语言中使用.在古代文献里,"于"字一般都被用作借字记词的符号,除被用作国名和姓氏之外,多具有虚词中连词与介词的表达功能,有时也可与其他词共同构成复式虚词.  相似文献   
996.
997.
古生物大规模绝灭假说种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景春 《世界科学》1990,(2):37-37,64
在地球发展历史中曾发生过6次[寒武纪-奥陶纪、奥陶纪-志留纪、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二迭纪-三迭纪、三迭纪-侏罗纪、白垩纪-第三纪(Newel(1967)]生物大规模绝灭,对此是由于地内原因引起的还是由于宇宙空间因素造成的,地质学家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但目前尚未统一定论。下面就几种典型的生物绝灭假说做一简述。超新星爆发说德国著名古生物学家Schindewolf(1954)首先注意到超新星爆发所产生的强烈宇宙线有可能影响到地球上生物的绝灭,之后Terry(1968)进—步指出超新  相似文献   
998.
钟萍 《科技信息》2009,(22):135-135
中职学校开设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其中,本人认为对中职学生而言,培养学生的“说”与“读”的能力最为重要。本人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一是提倡广泛阅读,培养良好习惯;二是把握语文教学特点,加强口语训练。  相似文献   
999.
文章梳理了19世纪末以来出现的几种主要的汉语语法"本位说",对其进行了简要的剖析与评述,论文最后一部分围绕"字本位"出现后引起的几个带有争议性的问题,做了相关的讨论.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从分析不动产善意取得“否定说”代表观点入手,指出其逻辑和理论矛盾,进而从逻辑和物权取得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在我国构建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我国目前该制度的适用范围和创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