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8篇
  免费   496篇
  国内免费   189篇
系统科学   314篇
丛书文集   159篇
教育与普及   8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现状及发展   32篇
综合类   4368篇
  2025年   23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70篇
  2010年   227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251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213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54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对9道高密度磁带机所采用的ORC码的编码和译码原理以及用软件实现编码和译码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通过对ORC码、Hamming、Abramson码三者的纠错能力和编码进行了比较,从而证明了ORC码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2.
本文从实用角度出发,介绍了TQBM—1计算机辅助编码系统的程序设计思想。为了使机械工程技术人员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该系统、并方便、正确的进行编码,程序提供了各码位之间的自动逻辑转换,从而大大减少了误码。编码后,通过全屏幕的汉字码位说明,有利于编码人员全面思考与校核,并配合程序中功能较强的检索和修改功能,达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3.
64.
《中国科技成果》2008,(22):62-63
先天性长QT综合征(long QT syndrome,LQTS)是因心肌离子通道编码基因突变导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发作性晕厥、心源性猝死。目前发现的先天性LQTS的致病基因有10种。我国以LQT2最常见。阐明LQTS的发病机制并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当今医学界亟待攻克的一项重要课题。本研究检测了一个中国LQTS2家系,确定了LQTS2的致病基因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65.
66.
67.
全波形反演(FWI)的反演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初始模型和低频数据,而地震数据中常常缺失低频成分,因此准确地恢复中低波数分量(背景模型)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对背景模型进行反演,采用一种新的策略,即利用参考震源点与射线参数合成平面波.通过平面波多尺度全波反演(PMFWI)方法,可以对单个射线参数合成更多的平面波,从而反演得到...  相似文献   
68.
由于人工经验选取的局限性,难以获取决定模型重构精度的最优网络参数是目前使用深度学习方法在自动历史拟合中对油藏地质模型进行降维时的难点之一.针对此问题,通过将深度自编码器与粒子群优化算法相互结合实现最佳网络架构的自动搜索,并以此构建一种基于集合数据同化和神经网络架构自动搜索的油藏自动历史拟合方法.分别对一个二维河流相油藏...  相似文献   
69.
70.
    
Bovine infected-cell protein 0 (BICP0) encoded by bovine herpes virus 1 (BHV-1) immediate early gene is necessary for efficient productive infection, in a large part,because it activates all 3 classes of BHV-1 genes. It also has the ability to efficiently transactivate promoters that are not derived from BHV-1.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by which BICP0 achieves these effects, we expressed and purified BICP0 and its different mutants in E. coil In vitro assays showed that both full-length BICP0 and its isolated RING finger domain induce the accumulation of polyubiquitin chains. Mutations within the RING finger region that abolish the in vitro ubiquitination activity also cause severe reductions in BICP0 activity in other assays. Based on these, we conclude that BICP0 has the potential to act as an E3 ubiquitin ligase during viral infection and its RING finger domain is necessary for this function. These strongly support the hypothesis that BICPO might influence virus infection through its ability to interact with the 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