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71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0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随着陶渊明一生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其哲学思想主要展露出由儒至道的嬗变脉相,反映在创作上,则是其作品的哲学境界的发展变化以及由此而表达的审美倾向的转变。铁渊明诗表现了三各哲学境界:物质主义生命境界、伦理价值生命境界和自足自由的生命境界,追求自足自由的生命境界代表陶渊明诗歌创作的主要审美倾向,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趣旨、平和自然的艺术风貌,题材内容的选取,并深刻体现了人的本质内容。  相似文献   
72.
既强调诗体的规范又强调诗体的进化的诗的进化论,是刘勰诗本体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刘勰在诗歌的形式本体上的思想是既保守又激进的,他很重视文体,语言,体验和想象,刘勰诗的形式本体论的主要学说是“诗有恒裁”说:强调诗歌有体,诗人应该有自觉的文体意识,甚至认为四言为正体;又不反对诗体进化,主张“随性适分”、“质文代变”。  相似文献   
73.
74.
诗与在     
曹金梅 《科技资讯》2006,(8):126-126
海德格尔哲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从人的存在角度来思考,诗-思-语言及其与存在的关系,是他美学语言论的思路。在当时实证主义和科学主义泛滥的历史条件下,海德格尔坚守人本主义立场,关心存在问题,为新的美学理论的构成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来解读“诗”与“在”的关系和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75.
多恩无意创立玄学诗派,而其诗风被同时代诗人仿效,玄学诗派则颇为壮观;虽然其诗在十八、十九世纪被浪漫主义诗歌潮流淹没,但是二十世纪初又重见天日,成为英美现代主义潮流的先声。多恩才智机敏,诗风奇特,长于思辨,多用巧智。《别离词:节哀》是玄学诗歌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该诗通过突兀的想象,奇特的意象和新颖巧妙的奇喻表现了男女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  相似文献   
76.
关于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西施,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一说历史上本无此人,而《辞源》、《辞海》以及《汉语大词典》均认定有此人。不过西施却有两种不同的结局:一为吴亡后西施归范蠡,从游五湖而去;一说西施助越灭吴后,被越人沉于水而惨死。经查阅各辞典上所举证据,前一说法实为无稽之谈。至于越沉西施于水之事,却在《墨子·亲士第一》中得到证实,更在《东周列国志》中得到合情合理的演绎。  相似文献   
77.
魏晋时期著名诗人阮籍的《咏怀诗》呈现出巨大的模糊性与多义性,这和诗中众多的意象有着密切的关系。阮籍诗中最为突出的是自然意象、路途意象、飞鸟意象和时空意象。正因为意象的大量使用,使《咏怀诗》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8.
唐代的送别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熔铸了盛唐蓬勃的时代精神和美学风貌。文章对唐朝送别诗进行分析,分别勾勒出唐代送别诗雄浑壮大、豪放劲健、悲壮崇高的三个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79.
80.
卡尔·桑德堡的诗歌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尔·桑德堡的诗歌,一方面,从内容到形式上继承了沃尔特·惠特曼的创作风格:内容上,桑德堡使自己的诗歌成为"人民的声音";形式上,他采用自由体诗,打破传统的十四行诗的韵律,像惠特曼一样采用长句、重复、叠韵、罗列等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另一方面,卡尔·桑德堡紧跟时代脉搏,成为意象派诗人的一员,正是他短小精悍、浑然一体的意象诗使他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